南美白对虾怎么预防红体病?

发布于2022-01-31 19:21:45
2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31
南美白对虾虾苗下池后,池底产生丝状藻,主要原因是肥水后时间过长,池水太浅,水质偏瘦。此时不能施肥,否则丝状藻会迅速长满整个池底,也不能使用药物。 解决方案:添加新水至水位达1米左右,每亩水面1米水深施用光合细菌5公斤,或从其他健康池抽水引进藻种,在晴天上午施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并遮挡阳光,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两天后丝状藻会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31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发生某些疾病后的一种表观现象。一些养殖者发现南美白对虾出现红体症状,往往认为是桃拉综合症,用药防治有时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笔者在对我国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区进行调查后发现,南美白对虾在发生桃拉综合症、弧菌病及环境突变等情况下,病虾在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因此必须准确判断及鉴别南美白对虾发生红体症状的不同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一、应激性红体 当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尤其是水温、盐度、ph值、氨氮及亚硝基态氮等)突变时,南美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尖部变红,有时捕捞、施药等也会使南美白对虾触须及尾扇甚至附肢发红,这一现象将在短时间内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但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抗应激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继发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应激性红体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 控制措施:⑴养殖水体中长期使用清水素(枯草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降低水中的氨氮,调节水质,补充南美白对虾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不足,提高南美白对虾机体的抗病力;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酶活性添加剂(添加量为0.1-0.2%)、免疫多糖(添加量为02-03%等生物活性添加剂,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⑵暴雨之后立即开动增氧机,注意水体的分层现象,并施用生石灰等。⑶排换水量不能太大,每次排换水量不宜超过总水量的10%,排换水时要防止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过大。⑷各种理化因子变化之后适当用药防病,应选择一些无刺激性的药物,如用二溴海因或强克101化水全池泼洒。 二、副溶血弧菌性红体 调查发现,当前南美白对虾红体现象有75%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病虾主要表现为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红腿病”,同时往往全身也呈红色。病虾活动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病虾鳃呈淡黄色,壳变硬。肝胰脏变性不明显,虾体无黑斑。 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现象,在全国养虾地区都有发生,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浙江等养殖老区尤为严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此病多发生在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 控制措施:⑴放养前彻底清塘,高温、多雨季节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每立方米水体用5克)或清水素(每立方米水体用0.25克),每隔1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0.2克化水全池泼洒。⑵暴雨后气温、水质变化较大时,适当利用生石灰或二溴海因等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⑶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强克101化水全池泼洒,泼洒后开动增氧机1-2小时,隔天再使用一次;3-5天后每立方米水体再用清水素0.3克加水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中鱼尼考0.5克、维生素c1克、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5克,连续投喂3-5天。 三、病毒性红体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病虾主要表现为红须、红尾,尤其是尾扇变红,所以又称之为“红尾病”。病虾体色茶红,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很快死亡;病虾甲壳变软,易与肌肉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胰脏变性或糜烂,肠道发红肿胀。桃拉综合症通常发生在水环境急剧变化后的1-2天,在水温26-28℃,对虾规格6-9厘米时发病尤为严重。发病虾池水质一般较浓,透明度通常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每立方米水体氨氮含量在0.5克以上。 控制措施:⑴放养健康种苗。⑵放养前采用综合清塘法彻底清塘;在整个养殖阶段,尤其在虾苗放养1个月后,每周每立方米水体用光合细菌2-5克或清水素0.25克加水全池泼洒一次。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2克,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克及白虾红体消(植物抗病毒蛋白)5克,每半个月投喂2-4天,每天投喂2次;在疾病流行季节,每隔1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0.2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⑶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强克101化水全池泼洒,泼洒后开动增氧机1-2小时,隔天再使用一次;3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清水素0.4克和活化沸石5克加水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白虾红体消15-20克、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2克,稳定型维生素c2-3克及鱼油10-20克,连续投喂5-7天,每天投喂2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