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发布于2022-01-13 20:06:50
4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教育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我个人有些建议。列举提纲。 1.威信 让他们觉得你是具有威信的,你是老师,他们怕你 2.融入 让他们知道你是他们的朋友,他们有什么多可以和你交流。 3.知识 让他们知道你是老师,你是可以教给他们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你无所不能。 4.教育 教育他们怎么去做某些事情,有什么道理需要告诉他们,让他们和你建立某种联系。 5.细心 在需要的时候你出现,在快乐的时候你陪伴。 6.耐心 孩子很皮,需要你把很多道理重复的灌输,要你做他们的朋友。 7.理解 很多时候你就是孩子,要换位思考。多理解, 8.等待 很多时候你的做法多是无法立即看出效果的,你需要坚持+等待。 当然我说的只是很片面的一些东西,论文论述的也很片面。。。需要你去修改。具体的方法你可以举例说明。。。论文就出来了。。。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一、玩中学       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来到世界上,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种探索。幼儿正是通过玩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过玩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体验自己和别人、自己和各种事物的关系。幼儿这种自发探索的兴趣应该加以保护和鼓励,并积极引导。然而,有些成年人却对幼儿的玩存在偏见,认为幼儿玩是浪费时间,是胡闹,从而加以生硬的阻挠和制止,他们认为读书、认字、写字、画画才是正事,才值得孩子们花时间去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应该纠正。例如,在科技教育活动“有趣的*”中,通过让幼儿参观“*展览会”,幼儿自己动手玩各种*,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滚一滚、讲一讲,自选一个*进行活动,发现圆圆的*会滚动。让幼儿骑小车比赛,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转得快,小车跑得快;*转得慢,小车跑得慢的规律。在“玩冰”这个科学游戏中,通过让幼儿尝冰棍,摸、看、玩、闻、搬冰等游戏,感知冰的一些特点。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积累了感性认识,获得一些经验,更为以后解决相关问题打下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将教育主题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们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更加积极主动,能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事实证明,由个别幼儿或小组随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日常活动中,一名孩子偶然发现一只蜗牛以后,和同伴一起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蜗牛生活在哪里?它掉进水里会死吗?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眼睛吗?教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以“蜗牛”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又增长了幼儿的见识。       幼儿玩的时候需要动手动脚动嘴,需要眼看耳听鼻嗅,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际协调能力。这乃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二、做中学       “做中学”就是让每一个幼儿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做中学”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做中学”不注重教育的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用什么使砝码摆动得更快”的实验当中,孩子们事先会想到很多办法,有的说:“改变绳子的长短。”有的说:“绳子的粗细可能影响祛码摆动的快慢。”有的说:“用力推,祛码会摆动得更快些。”还有的说:“祛码的重量可能会影响摆动的快慢。”教师就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看看结果是不是跟刚才预想的一样。孩子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会全身心投入主题,通过实验发现绳子的长短影响摆动的快慢,而其他的因素如绳子的粗细、用力和不用力结果是一样的。实验结果和想的不一样,孩子们多次地做,亲眼看到才信服。学到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而是通过做实验获得,带着得到的经验去学习,会学得更快。       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幼儿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找到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允许幼儿出错,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即使幼儿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幼儿,力求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例如,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孩子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浮在中间。孩子们还把自己所设想的鸡蛋在盐水里的位置贴在了教师准备的“烧杯”形状的大记录纸上,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三、想中学       利用幼儿相互间说议的过程,让幼儿发挥想像,在想像的过程中,在与别人讨论中扩展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材料、决定操作方法的机会,决定反复操作的次数,独立进行不同维度的感知和思考,建立他所理解的概念,纠正他原有的看法。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诱导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发现并修正错误,丰富和积累经验。教师急于求成与硬教 硬灌都是无济于事的。       例如,在“磁铁”活动中,可分为几步:①发放磁铁,让孩子随便玩,再发放其他材料(铁、塑料等),孩子发现磁铁会吸住铁。②给孩子发放各种各样金属材料,师:“里面有哪些是铁的物质?”孩子会想到用磁铁来吸,进行分辨。结果有个幼儿拿出一个认为是铁的东西,用磁铁去吸,不成功,说:“为什么我不成功,其他人做得很好呢?”他把磁铁反过来试试,还是不行。“是不是因为我,磁铁就没效力啊?也可能磁铁坏了呢?”他就把同伴的磁铁拿来试,还是不行。他说:“我有超人的能力,让磁铁丧失了磁力。”别的小朋友告诉他:“也许你的东西根本不是铁,所以磁铁吸不起来。”通过反复的“思考”“做”“提问题”,用一些实验来证明结论,培养幼儿研究科学的兴趣。如在做“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的实验中,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把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把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又会怎样?针对孩子的疑间,我们先让孩子们讨论一下,然后提出建议: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实验来解决!这样无形中又为下次实验设置了悬念,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四、试中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应克服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教师应当坚持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愿望;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人。教师不光让孩子去做,还要让孩子在尝试中去考虑一些东西,为什么会这样的。如在“弹簧”的主题活动中,可分为几个环节:①提供两把枪,把其中一把枪里的弹簧拿掉,让幼儿比较两把枪,为什么一把可以射,另一把不可以射,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弹簧的重要性;②利用弹簧做一些小玩具,提供各种各样的弹簧(粗、细、松、紧、大、小……)做成弹簧游戏;③老师提供一些物品,有些有弹簧,有些没有,让幼儿分类;④让幼儿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弹簧。又如,在“制作小轮船”实验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泡沫、塑料、金属、小布料等分组做实验,做完后放在水里玩,发现有的船沉下去,有的漂得很好,有的浮。教师问“为什么?”幼儿通过多次尝试,了解了通常用金属做的沉下去,用木块、泡沫做的浮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尝试“想想看,怎样使沉下去的浮上来,浮上来的沉下去?”幼儿就会用泡沫、塑料钻洞或用手压,结果发现泡沫、塑料浮力很大,还是不行,便会试试别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来解决问题。总之,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尝试的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更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经验。       五、用中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自己相关的人有意义,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离幼儿并不遥远,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而且必须着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整体性的连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幼儿循序渐进地加深经验,最终对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有较系统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所选取的每个主题的目标,其科学知识点不仅应该是正确、简单、明了、不容置疑的,还要考虑每个年龄班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例如,在“纸”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让幼儿对纸的性质、功能、不同纸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索,有时候幼儿需要反复探索,才能取得成功。又如,在“空气”教学中,教师收集多种探索性材料,幼儿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用塑料袋找空气,用小瓶装水(观察气泡),户外玩抓空气游戏,观察自行车的气门芯等等。在操作中,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在观察中设疑,在探索活动中解疑,获得与空气有关的经验。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空气找朋友”,帮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及生活中对空气的利用,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想像、创造,使旧的经验得以重构,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试中学、用中学”五类教学法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把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一日活动中重视运用五类教学法,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制造一切可进行随机教育的机会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手、脑、时间、空间,促使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做更多的探索。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