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公布前学生的三种心态
案例A 明知考不好 盼望成绩晚公布
六年级学生小韦:考试终于结束了,我知道自己考得很差,数学肯定考砸了。不管它了,在分数公布之前,我一定要好好轻松轻松,我打算每天玩十几个小时电脑游戏,我估计等到分数公布了也就没心思玩了。
蔡立峰:其实,这种孩子大多属于学习目的错误的孩子,他们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期望和目标。从内心来看,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在乎家长对分数的反应。这样的孩子已经对考试结果和家长的反应了如指掌:成绩一旦公布,家长就会对自己严厉地批评,接下来就是布置很多假期作业,或者报很多的辅导班,期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自省,认识到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长需要考虑的有:1、作为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还是抱着望子成龙的想法却做了让孩子害怕学习、逃避学习的事?如平时对孩子爱护有加,一旦学习上有闪失就立刻暴跳如雷,否定孩子,甚至惩罚孩子,使孩子把不快乐的体验与学习联系在了一起,导致孩子对学习不是很有兴趣,把学习当作满足家长要求的一件事。2、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否像朋友一样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遇到难题时家长是否一直鼓励孩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攻克难题,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确立自信?还是马上给孩子讲答案,一旦讲一遍孩子没听懂就会批评他?
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应该改变原来的方法。1、考试成绩公布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到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2、让孩子自己做出寒假安排,然后征求家长意见,合理安排寒假生活。3、改变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
案例B 考后心里没底 非常慌乱
初一年级学生小陈: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可我心里却没什么底,总感觉考得不好。其实,从小到大我都是个刻苦努力的学生,但是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我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我感到上天对我太不公平,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却达不到同样的回报。一次次的打击,让我难以再树立起信心了。我害怕面对父母、面对老师、面对同学。
蔡立峰:这样的学生属于勤奋自勉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目标、有要求。作为家长应该首先对孩子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孩子提出一个比较切实的要求,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进步。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与个人付出的辛勤努力有关,还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孩子如果努力了却得不到好成绩,家长也不能一味责怪孩子,而是应该给予理解和关爱。当孩子表现出对成绩的焦虑时,家长不仅要真心表达对孩子所做努力的认可,还要给孩子一个拥抱,这是无声的爱和支持。孩子会从拥抱中得到无穷的力量,这是他在下一个学习阶段中的动力所在。
家长谨记切勿嘴上说着没关系,内心却还是对此耿耿于怀,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因为他会从你的非语言中读到你的真实想法,从而会加深孩子挫败感,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
案例C 考后成绩不佳 未达预期目标
家长朱女士:女儿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之前,我曾问她自我感觉如何?她眨着大眼睛害怕地说:“不行!”我追问:“怎么个‘不行’法?”她晃着脑袋半闭着眼睛说:“估计是考不上双百了。”我点着她的脑门说:“你可别忘了你爸爸的话,过不了95分的话就别想有压岁钱。”女儿吐吐舌头跑掉了。
蔡立峰: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成绩不满意,不过这次由学生自己换成了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时,建议考虑这些方面:1、对孩子的要求是否与孩子的智能水平一致。人的智能不同,学习成绩就有可能不同。2、对孩子的要求是否与孩子的学习能力一致。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视知觉能力和听知觉能力等有关系。如果孩子学习能力跟不上,尤其是作为一切能力基础的注意力水平不够,即使孩子在学习上再刻苦,也很难达到理想水平。3、孩子在主观上是否想学习。孩子是否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总之,学习成绩与孩子能不能学习、会不会学习、愿不愿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应该在了解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一个合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