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知道的宇宙最远处大概是150亿光年既然光从那里要跑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人类又是怎么知道的150亿光年?

发布于2022-02-24 18:05:10

疑惑ING有什么具体的根据吗?我们是怎么看见150亿光年外的星星的?但是最近美国科学家说哈博太空望远镜发现了300亿光年外的星体难道光从那里到地球跑了300亿年了?

6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24
光波传播的频率又是如何算出来的呢?为什么说是一定的呢?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24
由于观测到的红移现象。我们知道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由此得出宇宙是在膨胀。天文学家根据天体的位置和远离的速度倒推回去。得出大概在150亿年(有的认为是130亿年)前这些所有的星体都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原点。所以认为我们宇宙的年龄就是大概150亿年。那么可以想到150亿年前发出的光线(或电波等)就是我们可能看到的最早的光了。再早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任何东西的。由此得知我们能看到的最远距离就是150亿光年。如楼主所说我们看到这里的光线是150亿年前发出的。有就是宇宙起源时发出的。再远我们看到的就应该是宇宙起源前的东西了,这是不可能有的。所以知道宇宙最远处大概是150亿光年。这也回答了你后面一个问题。其实你也已经想到了。我们没有看见,也不可能看见150亿光年外的星星。(如果有一天看到,那么现在的理论就出大问题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宇宙的大小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它包含了时间。由于爱因斯坦的杰出贡献。在这里空间和时间紧密、巧妙而又完美地结合了。 如果你对此真有兴趣的话。我建议你看一看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这两本书里完整地回答了你的问题。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24
有的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24
起个名得累死 大大说的简单明了,长知识了。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24
说多了也没什么用,简单的说就是光是一种波! 这种波传播的距离远了频率就会变,频率变了光的颜色也就变了~所以科学家就根据这种光变化的程度来计算这种光的发源地理地球有多远。 声明:光波传播一定的距离频率变化也是一定的所以可运算!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24
宇宙中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光的红移(类似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下面是我转贴的一篇文章,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单色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感知的颜色可以解释为光波振动的频率,或者解释为,在1秒钟内电磁场所交替为变化的次数。在可见区域,这种效率越低,就越趋向于红色,频率越高的,就趋向于蓝色——紫色。比如,由氦——氖激光所产生的鲜红色对应的频率为4.74×1014赫兹,而汞灯的紫色对应的频率则在7× 1014赫兹以上。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声波:声音的高低的感觉对应于声音对耳朵的鼓膜施加压力的振动频率(高频声音尖厉,低频声音低沉)。 如果波源是固定不动的,不动的接收者所接收的波的振动与波源发射的波的节奏相同:发射频率等于接收频率。如果波源相对于接收者来说是移动的,比如相互远离,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相对于接收者来说,波源产生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拉长了,因此两上波峰到达接收者所用的时间也变长了。那么到达接收者时频率降低,所感知的颜色向红色移动(如果波源向接收者靠近,情况则相反)。为了让读者对这个效应的影响大小有个概念,在图4中显示了多普勒频移,近似给出了一个正在远离的光源在相对速度变化时所接收到的频率。例如,在上面提到的氦——氖激光的红色谱线,当波源的速度相当于光速的一半时(参见图中所画的虚线),接收到的频率由4.74×1014赫兹下降到4.74×1014赫兹,这个数值大幅度地降移到红外线的频段。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用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于1842年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 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u-vs)f ,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 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vs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vs取正号. 从上式易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近时,f1>f ;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f1<f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 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三、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据光普红移总结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 由此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 因而1948年伽莫夫(G. 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渐被广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 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 哈金斯用这种办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 46 km/s的速度值! 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家公认的宇宙爆炸理论,根据我们天文观察到的最远星体光线的红移光谱量,计算出这些星体离我们有150亿光年的距离,也就是说,这些星体的光线在到达我们这里时已经走了150亿年的时间,也于宇宙爆炸后的膨胀速度一致,这些星体应该处在宇宙的边缘,因此得出我们宇宙至少已经诞生了150亿年了。 根据测定地球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得知我们的地球存在了46亿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是在46亿年前诞生的。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