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对白粉病.锈病效果

发布于2022-02-04 13:31:06
2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04
醚菌酯 更好 但抗药性强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04
1.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防治措施: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 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防治措施: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的0.03%—0.04%(有效成分)叶锈特或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②提供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用量每kg种子用4g包衣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③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 3. 小麦白粉病: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营养。防治措施: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g拌667m^2麦种防治白粉病,兼治黑穗病、条锈病、根腐病等。在小麦抗病品种少或病菌小种变异大抗性丧失快的地区,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达到1或病叶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也可根据田间情况采用杀虫杀菌剂混配做到关键期一次用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667m^2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g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g加磷酸二氢钾150g;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粘虫混发区或田块,667m^2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g加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150g。赤霉病、白粉病、穗蚜混发区,667m^2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g加粉锈宁有效成分7g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g加磷酸二氢钾150g。靓果安600倍 +90%多菌灵800倍+25%苯醚甲环唑3000—4000倍+腈菌唑600倍+青霉素160万单位(30-50斤水)。 4. 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嗑头瘟,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田间鉴别症状;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发生。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潮湿时,可长出青灰色霉。在我国南、北方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可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发病、节瘟、穗颈瘟严重发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损失极大。防治措施: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