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品市的场优势

发布于2022-02-04 10:00:29

急用

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2-04

  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黄季昆认为,《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订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一步。从长远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但在较短时期内,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WTo规则的约束缩小了我国*对农业的宏观支持空间,我国将失去所有保护农产品的非关税手段,国内市场仅有关税这一唯一的保护措施,而且,我国还不具备将原有的非关税措施合法地转化为关税的机会。

    二是国外农产品会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形成一定的冲击。总的来看,有利与否,关键是中国*在产业政策、市场运行机制与监督管理、利益再分配等方面能不能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 的变化。

    从农产品价格看,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粮食价格也随之快速增长,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但一些劳动密集型、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花卉、水果、蔬菜等只要在品种质量、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上多下一些功夫,在国际市场上将会有大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桔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蔬菜生产也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多倍。从长期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 时间的竞争优势。

    从宏观角度上讲,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目前,我国已步入世界肉类生产大国的行列,除奶类外,大部分畜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10%-40%。另外,我国现己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养殖和劳 动力资源部较为丰富,是其他国家不可比的。

    在这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国内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比如我国的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每年都有大量的果品积压,果农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出口水果品种退化,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保证全年供应和均衡上市。 

    黄季昆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出口量较小,出口市场还没有做到多元化,主要集中在华人居住区或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澳门和独联体国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市场。要想把这种优势产品市场扩大到欧美等国,却是相当难的。在这方面,不管是改府部门还是研究部门,部还重 视不够。

    国内现在考虑的关税问题、市场准入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市场、加工等方面要有和贸易*化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市场方面,如产品的等级标准、市场组织建设、市场中介绍织的培育、市场监督机制等。

    其次,必须通过增加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以此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另外,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益,强化农产品的产后商品 化处理和贮运手段,进一步挖掘其出口潜力。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但有可能加剧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解决好利益再分配问题。

    新加坡舆论认为,中国这次做出重大的让步,将可取得不小的经济利益,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于一个70%人口从事农业的大国来说,如果彻底开放农产品市场,其后果不堪设想。在这个问题上,应当采取逐渐开放的方式,以免因开放过快而引发社会问题。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短期来看,必然要带来一定的进口需求,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的进口量将有较大增长;而进口量的增加,将会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农民种田变得无利可图或者是获利减少,尤其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华北地区,有可能造成农民大量失业、社会不安定的局面。黄季昆主任认为,这其中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受不利影响的绝大多数是穷困农民,是那些单纯靠种粮食赚钱的农民。国内农产品市场放开后,粮食降价赚不到钱,原先比较富裕的农民,有资金、有能力转到蔬菜、花卉等能赚钱的行业,而原来就比较穷困的农民,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条件的限制,获利机会只会更少。 

    这样,就会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贫富分化愈来愈严重。在这方面,*应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市场信息、资金扶持,推广农业新科技,帮助这部分农民从粮食作物种植转到非粮食作物种植上来,从种植业转到非种植业上来,把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好这一利益再分配工作,是*应该 考虑的大问题。 

    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目前70%的粮食产量是自给性的,多用于口粮,农民的商品粮收入有限,不可能通过少量的粮食买卖来大幅度增加收入,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会太大,一定程度上还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原先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可以转到非种植业上来;二、加入世贸组织后,工业、商业等领域就业机会的增多,也可以使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行业上来,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增加收入。此外,还有利于我国农业有效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国际市场,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国内生产与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结合,也可以广泛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改革创造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造传统 农业。

    国外农产品的进入,对中国粮食影响最大的应是玉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粮食安全”不应成为制约我国政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适当增加农 业投入,即使放开市场,粮食自给率仍可达90%,甚至达到95%。

    黄季昆主任认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后,影响国内粮食需求最大的是小麦和玉米,现在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是小麦,对玉米的影响被忽视了。从目前看,我国小麦的人均消费水平再增长的潜力不是很大,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通过人口增长带动的小麦消费需求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另外,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速度不会比人均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慢。因此,小麦的进口量在经过短时期的增长后将逐步趋于平衡。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多,相对应的是饲料粮的需求量必然增长。由于社会结构和消费方式的不同,我们目前消费的主要畜产品不是牛肉和羊肉,而是猪肉,所以,饲料粮的相当一部分要来自玉米、红薯等。现在国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要高20%以上,国内生产还不如进口,这是现实情况。从这方面看,在放开市场后,到21世纪初,我国玉米的进口量可能达到2000万吨----4000万吨,玉米将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 的粮食作物,是粮食进口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粮食价格已经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背景下,我国粮食贸易方针的调整,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认识上说,不应把农业或食物过于简单地等同于粮食。在*化贸易环境下,我国在大宗的劳动密集型食物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有可能通过扩大出口产生一个正面的收入效应。应当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形成正确判断并澄清一但粮食*化,我国注定要从国外进口所需要的大部分粮食的误解。此外,还应鼓励对粮食进口替置的粮田在农业生产范围内加以利用,以求在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储备粮食生产能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