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斯丹建造悉尼歌剧院的来龙去脉

发布于2022-01-16 11:23:41
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6
一座悉尼歌剧院,让约恩·乌松一夜成名,叫悉尼扬名世界,甚至令澳大利亚的历史改变;也是悉尼歌剧院,使约恩·乌松与澳大利亚*反目成仇近半个世纪,从1966年离开的那天起,他再未踏足澳大利亚,一生中从未亲眼欣赏过他自己设计的、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建筑之一的悉尼歌剧院。1954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特别委员会受命规划筹建歌剧院,首先从30个地点里选中了三面环海的便利朗角作为歌剧院的兴建地点。1955年9月13日,当时执政的工党新南威尔士州首长约瑟夫·卡希尔向全球发出悉尼歌剧院设计招标,拉开了宛如戏剧般跌宕起伏的悉尼歌剧院设计完工过程的大幕。 1、从淘汰的方案捡回了“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创作”。截至1957年,共有32个国家的233份设计方案参与“悉尼歌剧院”设计竞标。作为主要评选委员的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纽约杜勒斯、肯尼迪两个国际机场的设计者)因故迟到,他对其他评委已经选出的十个方案无一满意,却在已遭淘汰的方案中找出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那份只有潦草几笔的设计方案,并大加赞誉“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创作”。据乌松回忆,他对悉尼歌剧院最早的外观造型设计是受到剥橘子动作的启发:14瓣的建筑可以结合成完美的球状建筑体。在沙里宁力荐之下,乌松的方案中标了。 这个结果让业界十分意外,非议不断,连乌松本人都感到吃惊。当时,37岁的乌松只是建筑界的无名小辈,不过设计过一些私人住宅,而且他的设计图仅像一幅初步的画作,并没有任何细节。但无论如何,首次中标大工程令乌松兴奋不已,并立即萌生了要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念头(1963年,歌剧院兴建期间,乌松举家迁往悉尼的比特渥特)。乌松并没有料到,自己即将陷入澳大利亚的政治漩涡中。 一个歌剧院的设计建造为何与政治牵扯不清,这还要从当时悉尼的地位说起。上世纪50年代的悉尼还只是一个乱哄哄的工业城市,而当时澳大利亚的另一个大城市、南部的墨尔本,则被视为该国的现代文明中心,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在1956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虽然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卡希尔表示歌剧院与政治无关,也不会因日后的选举结果而有所变化,但悉尼歌剧院最后还是被作为悉尼与墨尔本竞争的重点工程,成了各*治*博弈的焦点。 1959年3月,悉尼歌剧院开工,工程预算720万澳元,预计3年左右完工,工程由乌松和著名结构工程师艾拉普监督执行。这时,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还没有最后完成。乌松在最初竞赛中提出的椭圆形抛物线的水泥屋顶设计后来被证实无法施工,他和设计施工团队又耗费了数千小时做计算机仿真运算修改,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半球形幅度设计。 悉尼歌剧院特殊的造型使得建筑工程极为困难,再加上追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的乌松无法忍受丝毫的瑕疵,因此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筑经费已经追加到980万澳元(近乎追加四成)。艾拉普曾为乌松提供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施工建议,但都因为不能体现设计的美观而被乌松忽略,这两个好朋友也因此渐生间隙。为了筹措歌剧院不断升高的建筑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州*还发行了歌剧院彩券,然而预定完工日期却从1963年往后一再拖延。外界对乌松的批评也因为大力支持歌剧院兴建的卡希尔在任内去世而骤然增加。 1965年,罗伯特·阿斯金当选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官方的态度转趋强硬,一切以尽速完工为考虑。当时阿斯金指派的公共工程部长戴维斯·休为了控制建筑成本及尽早完工,开始质疑乌松的计划执行及成本估价能力,两人的关系因此日趋紧张。 乌松和休的争执持续恶化,1966年初,公共工程部决定停止给乌松和其设计施工团队付款。而且,新南威尔士州*还决定对乌松实施惩罚性收税,即乌松此前收到的报酬必须向澳大利亚交税。也就是说,乌松要在澳大利亚和丹麦两地被双重征税,这意味着乌松不仅不能在悉尼歌剧院项目中赚钱,还要为其濒临破产。2、“你已然迫使我离职”,他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没回来。“你已然迫使我离职。”在1966年2月28日写给休的信中,乌松写到。据乌松当时的秘书雪莉·科里斯回忆,乌松向她口述这封信时,根本不像是在写辞职信,而更像一封申诉书。“乌松在信中指出,*的决定将迫使他关闭自己的工作室,没有*的拨款,他就不能给员工支付工资……”很多人都劝乌松不要发出这封信,但固执的乌松一意孤行。第二天,所有的报纸都宣告了“乌松辞职”。 据报道,在再三考虑到悉尼歌剧院工程对自己的重要性后,乌松曾向休请求复职,但被后者一口回绝。至此,乌松与新南威尔士州*的矛盾已经无可挽回,1966年,乌松和家人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就悉尼歌剧院后来的完工进度时间表来说,歌剧院的兴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年-1963年)建立建筑基座,第二阶段(1963年-1967年)建立半球形外壳,第三阶段(1967年-1973年)完成剩余结构体及内部装修。乌松离开的时候,歌剧院工程的第二阶段还没有完成,由于第三阶段的设计图已经完成,新南威尔士州*向乌松买下130幅第三阶段的设计图,并且另外指派一个本土建筑团队接手工程。 为了尽快完工,新的建筑团队对乌*先的设计做了多处改动,后来歌剧院被诟病的一些缺陷,如歌剧厅空间过小,音乐效果不佳等,也与设计施工上的妥协不无关系。 197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盛大开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剪彩,乌松收到邀请但没有前往。2007年,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被誉为是20世纪最经典的建筑之一。3、“如果你喜欢一名建筑师的作品,那就应该把项目交给他去建,而不是授予他一枚奖章。”悉尼歌剧院对澳大利亚和乌松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她让悉尼海湾成为闻名于世的观光点,改变了悉尼甚至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形象,但却令乌松背上了超支并中途退出的黑锅,束缚了他在建筑界创作、接案、竞标的机会,让他付出了的沉重的人生成本。 离开澳大利亚以后,面对所有的指责,乌松没有辩解,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保持沉默。尽管晚年的乌松表示自己并不怨恨澳大利亚,“那只是一种教育,我一生不曾怨恨任何事情”,但他的内心或许没有真正释怀过———1973年,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学院授予乌松建筑金奖,乌松接受奖章但没有出席颁奖仪式;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邀请乌松参与设计当地一个度假村,乌松派了同样也是建筑师的两名儿子简和金前往;1998年,悉尼授予乌松“城市之匙”*奖章,乌松没有前往领奖,时任悉尼市长亲赴哥本哈根将“城市之匙”交到他手上;2003年,乌松获得悉尼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也是儿子简代他参加授予仪式。 乌松一生中从未亲眼欣赏过他自己设计的伟大建筑。但他的儿子简说,他的父亲从未参观过悉尼歌剧院的事实,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体验过这幢建筑。“作为它的创造者,他只是不得不闭上他的眼睛去体验它。”简说。 2003,乌松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评审团认为,乌松“设计了一幢超越他的时代的建筑物,远远领先于可以运用的技术,并且,他为设计一幢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形象的建筑,承受住了非同寻常的攻击和负面批评”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