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发布于2022-01-12 20:21:33

,也可以告诉我要背什么,我是第一次考这个东西不是很熟悉 请明白的人士相告下;我买了燕园的卷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4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把邮箱留下,我把题库和答案传给你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能不能发给我 919179430@qq.com 谢谢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尤其是事先标出的客观题。 2。看过教材以后将卷子中的选择题作一下。错误的重点标出来,最好能把卷子背下来,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卷子中的主观试题可以先将答案抄写在空白处 3。不断熟悉卷子燕园的卷子 是非常好的资料 天一的一考通卷子也不错 1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写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激化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是马克思只有产生的社会条件。(2)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代表的近代法国的空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极大提高、每个人*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哲学基本问题: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物质不依赖人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克思物质观的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性: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师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再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要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的客观内容。(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辨证转化。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及其它一切科学真理的态度: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体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所以在*经济建设中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几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5、垄断怎样产生:*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答: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戒嗔、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历史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的唯一模式。 论述题: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并运用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原理,结合实际阐述加强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2、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