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第2钢琴奏鸣曲》第2乐章 曲式分析

发布于2022-01-13 08:00:22
2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第二乐章热情的广板 (Largo appassionato) D大调 3/4拍子 较低等级的回旋曲式(两个插部)   1.(1—19)主要主题 (D)   2.(20—31)第一插部 (b一主音调)   3.(32—50)主要主题的第一次再现 (在原调上)   (50—67)第二插部 (d一bB)   (68—75)主要主题的第二次再现   (75—80)尾声   第二乐章   此广板乐章虽然有热情地(Appassionato)的记号,但是其实并没有激昂的感情,它是一首充满了宗教性气氛的优美音乐,具有更多纯贝多芬式的特征。这是贝多芬初次写出的、令人深受感动的著名乐章,在无限的美好中又给人余音绕梁之感。   乐章虽然极其单纯,但却充满了无限的余韵与丰富感。乐章织体紧密和丰满,积极活跃的节奏因素以八分音符的节奏背景融成整体,鲜明地表达了歌唱性,这是纯智慧的静思,这是贝多芬式的早期范例。乐章的形象极有个性特点,感情的流动较为细腻,层次对比也极为丰富,主题以它聚精会神的合唱性作为核心动力。回旋曲的主题虽然多是优美、单纯的音阶式旋律,却充满着感人心弦的表现力,音乐完全是通过演奏的力度——突然的sf、ff和pp的急剧变化,使音响逐渐高涨地表现出来,而连奏占了主要地位,更显得庄重、严肃。难怪安·鲁宾斯坦发现这儿是“创作和音响的新的世界”。   这一乐章已经是贝多芬奏鸣曲慢乐章结构中形象、思想、构思较为发展的部分,从倾向和内心里来观察世界,完全可以觉察到时代的哲学、宗教思潮的反应。贝多芬虽然是暂时、间接地涉及了宗教的范畴,但对于完善个人问题的坚定思考,是深入了自我,是在寻找掌握感情的力量,使之服从于最高的道德准则。   兰兹发现这乐章是一部小的“完整的清唱剧”。罗曼·罗兰公正地指出贝多芬的一些奏鸣曲慢乐章的特别意义:“我们的音乐时代对结构比对感情更为感兴趣。对于(Adagio)和(Andante)比古典奏鸣曲和交响乐中的第一乐章(Allegro)较少重视。在贝多芬时代情形则不一样,十八、十九世纪交界时期的法国听众热切地在‘为祖国而忧愁’,在思念、温柔、希望和忧伤的洪流中解除渴望。这些   都在贝多芬的(Adagio)中洋溢着。在那个时期(1795—1796)的‘威廉大师’的歌曲中也有同样的表达。”   总之,这一乐章是一首伟大而宽宏、具有悲怆感的作品,它的音乐潜入了年轻人内心的沉思,感受着年轻人都感受过的一股力量。   演奏注释   [1]主要主题开始于D大凋,乘着低音声部很深的断音伴奏,缓慢地奏出很有深度的旋律,低音的断奏尽可能地柔和,速度保持稳定,似乎以弦乐四重奏的姿态出现。   [4]第一乐句停在属和弦上。   [6]这里的四声部都必须十分连贯。   [7]#C音是迥音里最主要的音,要感到基本旋律的进行。   [8]终止是半终止、完全终止。   [9]以属和弦构成的新材料,基本旋律依次在高音声部、低音声部和再次在高音声部中出现,犹如小提琴以明净的音色盘绕,表达出悲哀的思绪。   [13]再现由4小节扩展为7小节,扩展的方法是向第二级和第四级离调。sf应该做得十分肯定,注意渐强的推进,乐句带有点扩充,但注意不要牵连低音声部。   [20]第一插部是新材料的开放乐段,4小节的前乐句从b小调温柔的语调开始,跟着是一个转渊的运动,在#f小凋结束。它变奏反复了主题开头的3小节,轻轻的摇曳旋律,表现出一种高贵的感伤。   [23]左手好象是大提琴的独奏。   [24]后乐句从#f小调开始,然后转向主调,旋律在次中音声部。   [26]伴奏中重复的八分音符必须弹得轻柔。   [29]#D音必须非常隐约,第二拍上可稍强调些。   [32]主要主题的第一次再现、变奏,互换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的位置,最具歌唱性的中音区占了优势,是亲切、温暖、丰富的内心感受。   [40]要谨慎声部的次序。   [44]p应该在(cresc.)以后突然出现。   [49]音要有晶莹的结束感。   [50]二插都,它技巧性展开了主要主题,加固了调性,模仿结构地引向高潮。必须明显地弹出各声部里的均衡模仿,使较长的结尾显示出其特性。   [53]sf仅仅与次中音声部的G音有关。   [54]弹出模仿,在大调主和弦上结束。   [58]在小调主和弦上结束。严峻、庄重的悲剧性气氛和小调进行时的戏剧性是一种恶魔式威力。在小调卜有力地强奏主动机,而这个主动机在乐章开始时是缓和的弱奏,而在这里从d小调开始接触到bB大调。ff之前最好不能有预示的渐强,速度不能加快。   [64]到达主调的属和弦,并将该和弦延仲成4小节的段落,以此引出主要主题的第二次再现。   [68]主要主题的第二次再现,在主题的陈述中只再现了开始的乐段,并有小的变奏,可以强调右手的#G音。要注意明确各声部的演奏均不相同,中音声部出现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但各声部里的各种奏法要确切弹出来,高音声部和次中音声部要把所有的音符保持到底。中音声部的奏法:第一个音是短的,其他三个音要连奏,而最后一个音每次都要比高音声部和次中音声部的延长音早离键。低音声部是拨奏。   [74]不要留住第四个十六分音符。   [75]尾声,是个重复终止。主和弦与属和弦交换了四次,注意不要留住和弦,而要轻轻放掉。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第二乐章 这个轻盈的乐章冲淡了第一乐章的沉思和呻吟的情绪,以一种奇幻的小步舞曲速度进行着,它那明亮、温柔的曲调性质与第一乐章阴暗的性质、第三乐章悲痛激烈的性质截然不同,它那优美、随想式的音型,轮廓灵活而典雅,都融入了活泼诙谐曲的小步舞曲性质。它好象是一个安慰者,是贝多芬式的诙谐曲与小步舞曲二者的混合物。 此乐章精神饱满、快活感极强,充满了温暖和舒畅的愉快情绪,洋溢着明朗、轻快的气氛,它那具有轻佻的魅力和亲切感与漫不经心的卖俏相结合是何等的维妙维肖。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象“两侧深谷间的一朵小花。”莱奈克称作“金色的桥梁。”那盖尔认为第二乐章是“现实生活的画面,在梦幻者剧围飞舞着美妙诱人的形象。”罗曼·罗兰也几语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正确地评定,这首作 品在这个地方安排的一幅小小的画面所应该达到的效果。这个欢乐的、微笑的美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事实__卜真的引起了悲哀的加深。她的出现使起初凄切的、压抑的内心变成复仇的激情。” 可以这么说,第二乐章的音乐形象是直接与朱莉·圭奇贾迪伯爵夫人的形象是相联系的,它真象是一幅描绘初春明媚太阳的光彩图画。在此乐章中是典型的贝多芬作风——音乐流露出活生生的形象、节奏上的变化不定、摇动的旋律线、固执的切分音伴随着在弱音中出现的锐利强音、构思对比的色彩化等等。贝多芬表达上的惊人天才在这乐章中是淋漓尽致的发挥,它的目的是作为音乐发展阶段中的一环,从慢速沉思的第一乐章到暴风雨般的终曲过渡。 演奏注释 [弱起小节]由圆滑奏与断奏呼应的主题开始,第一部分是变奏的重复乐段,其终止是属大调的完全终止、主调的完全终止。8小节的主题始于属音调,是一个广泛欢欣、富有生命力的旋律,前4小节已经包含着温柔和嘲笑的音调对比,要注意如歌的弹法。 [8]变奏地进行了反复,旋律上出现了延留音,低音声部较低,严格按照左手是2小节连奏和2小节断奏的交替奏法,高音声部要注意每两个音有一小连线。 [12]乐句是前乐句上方四度的移位。 [17]中间部分虽是新的,但与第一部分仍有联系,与主题相同节奏的平坦8小节好象一直在挑逗,左手低音声部乐句中的第一个音可以强奏。 [25]第三部分。主题再度在原调上被变奏和延伸,通过部分重复从内部进行扩展,音乐是积极锐进发展的,统一在时而聚集、时而分离的相互进行节奏里。 [33]这个sf要明显地做出。 [35]突然的p。 [37]直接进入速度、调性节拍都不变的三声中部,这里气氛调和得极为优美,象拖着前面一样的节奏乐念构成结构。第一部分是8小节的重复乐段,力度持续的sf要很肯定,带有强烈的节奏,右手的奏法要绝对准确地做到,线条要匀衡、流畅,其终止是不完满的完全终止、完满的完全终止。 [44]pp要细腻地表现出。 [45]第二部分是主题性格的16小节乐句,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激烈的节奏消失了,完全被格调优美的表现所吞没,而后又再现了诙谐的姿态。 [57](cresc.)开始不要早于所标记的地方,后面的p要立刻进来,速度直到最后都不要改变。 [60]不间断地回到小快板部分。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