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科学家的感人故事

发布于2022-01-13 16:45:11
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守候霍金 2000年冬出访英伦时,我在剑桥大学待了整整一天。继参观了牛顿生前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后,我又怀着同样崇敬的心情向主人提出:能不能顺便带我去见一见霍金? 这个请求显然让主人——剑桥大学化学系的一位博士为难。不过,他说可以领我到靠近剑河的一个小馆子里坐坐,从那里往窗外看,兴许就能见到常常驱动着电动轮椅出来“散步”的霍金。 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小雨时断时续,候了将近3个小时,也不见大师的影子。但在剑桥书店看到新版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 ,一种亲近感不禁油然而生。 回国后不久,几乎就在购得《时间简史》中译本10年增订版的同时,一本科幻杂志上刊登的一幅照片又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画面上仅有三个人,其中一位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美国总统克林顿,一位是当今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克林顿侧脸站在霍金身旁,向他鼓掌致意。照片注释只有寥寥11个字:“一时的政客与永恒的学者”。 我不知道处在那样一个场景中的霍金作何感想,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即便这位智慧的偶像“被荣誉冲昏了头”(霍金前妻语),他内心深处那种探求宇宙奥秘的强烈的使命感和意志力也未曾有过消减;而且,正是它们支撑着身患绝症的他活到今天,并且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为爱因斯坦辩护 霍金似乎对爱因斯坦十分推崇。在我看来,他们两人在某些方面也颇为相通。霍金新著《果壳中的宇宙》开篇两章(“相对论简史”和“时间的形态”),几乎就是一个爱因斯坦专辑。实际上它论述了两个大问题: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时间具有形态,这如何与量子论相互和谐。霍金称,这本书的结构更像一棵树:头两章是主干,从主干上分支出其余各章。“它们对应于我在《时间简史》出版之后研究或思索过的领域。这样,它们呈现了当代研究的某些最活跃领域的图像。” 由上述话语中不难看出爱因斯坦在霍金心目中的学术地位。不只于此,在《果壳中的宇宙》第一章末尾,霍金还饱含深情地写道:纳粹在德国发动了反对“犹太人科学”运动,而许多德国科学家是犹太人,这是德国不能制造原子弹的部分原因。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成为这个运动的主要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要求盟国*建立一个世界*以控制原子弹。1948年他拒绝了担任以色列新国家总统的邀请。正如他所说:“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式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方程是他最好的墓志铭和纪念物,它们将和宇宙同在。 霍金甚至还为爱因斯坦所遭受的责难辩护:有人将原子弹的出现归咎于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关系,但是这和把飞机失事归咎于牛顿发现了引力定律很相似。当他听说出版了一本名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的书时,回答道:“何必要100个人呢?如果我是错的,一个人就足够了。” 人们通常把霍金看作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但他本人并不接受这种说法。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一点上霍金错了。的确,从宇宙大爆炸奇点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目标是解决从牛顿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第一推力”问题。今天,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我们的宇宙是由一个果壳状的瞬子创生而来的,而在瞬子上的量子理论所能允许的时空和物质的最小涨落,也就是果壳上的皱纹,即是宇宙中的诸如星系团、星系甚至生命的一切结构的起源。霍金是这个学说的主要创立者。他认为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宇宙没有边界,这样就真正科学地实现了宇宙的“无中生有”的场景。 耐人寻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鲜为人知的是,霍金年轻时曾不遗余力地为伽利略冤案的平反而奔走呼号,其前妻简·霍金在1999年出版的一本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记述了发生在1975年4月间的一件事: “……在星期六教皇学院上课期间,他(霍金)将接受教皇授予的派厄斯六世教皇金质科学奖章。我想,宇宙大爆炸学说创世说一样对梵蒂冈具有吸引力。伽利略死后333年,终于出现了一个拥护者。斯蒂芬需要对与会者发表讲话,并且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提出一个特别的请求——恢复伽利略的名誉。” 而有关霍金的许多图书 和文章常常提及的一个事实是: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即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年那天出世,这算不算是一种“宿命”? 比麦当娜的书还畅销 霍金的巨著《时间简史》迄今已被译成40多种文字,销售了1000多万册。对此霍金在新版《时间简史》中称:“我以为没有一个人,包括我的出版家、我的代理人甚至我自己能够预料到,这本书会卖得这么好……比麦当娜关于性的书还畅销。” 他把他的书之所以大受欢迎归结为两个因素:一、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好奇;二、公众总是寻找英雄。霍金显然满足了这两种愿望,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努力揭示主宰宇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家。“假如我能激励他人对那些规律产生兴趣,我感到高兴,但那一直不是我的主要目标”。有人告诉他,他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霍金认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式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而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用方程即能表达。 人性的伟大和脆弱 尽管霍金被“*”在没有多少*空间的轮椅上,但他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勇气、才智和成就的空间旅行者——他用他的思想对宇宙进行全面探索。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他遭受了“人生之大不幸”,可也就在这和“不幸”搏击的艰难历程中,印证了他的同胞、大诗人弥尔顿所言:“头脑是它自己的住所,它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堂,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可不是吗? 受霍金的“恩惠”,我们正共享着他在他的“地狱”中发现的“天堂”。然而,我们能感受得到他在“地狱”中所经受的煎熬吗?印在《音乐移动群星》一书扉页上的一段话昭示我们,人性是多么伟大又是多么脆弱: “随着霍金的声名日隆,简(霍金前妻)也成了世人瞩目的人物。丈夫需要护理,孩子需要照料,简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出于情感和生理上的强烈欲望,她有了外遇,爱上了一位音乐家。轮椅上的霍金默许了这种关系。然而,令简惊愕的是,霍金也默默地爱上了一位年轻的护理人员。最后,两人理智地选择了分手。人生就是这么让你琢磨不透,当你得到显赫的名声,享受常人难以体味的快乐时,完整的生活却弃你而去。” 看着这一出人生的(并非科学的)悲喜剧,读者诸君又该如何去品味呢? (据《科学时报》)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