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是摄影中经常被用到的辅助器材。滤镜一般可分为镜头保护镜、消除紫外线的UV镜、消除反光的偏振镜、柔化成像的柔焦镜以及降低镜头进光量的ND减光镜等。这些滤镜被用于不同的摄影创作需求,起到了“小物品,大作用”的价值。
一般使用各类滤镜的方式有两种:
1、在镜头前直接旋拧安装上与镜头口径尺寸相符的滤镜。滤镜都带有螺丝扣,可以与镜头上的螺纹匹配,只要滤镜直径尺寸与镜头口径相符,就可以直接拧在镜头上使用。这种方法最为直接、简单、易操作、易携带,但是滤镜的尺寸必须与镜头口径相符,如果使用不同规格的镜头,滤镜不能通用,需要准备多片滤镜。
2、在镜头前加装滤镜支架,将方形滤镜插入支架使用。这种滤镜安装方法使得滤镜通用性更强,可以在各种口径尺寸的镜头前加装滤镜,也可以在支架上安装不同类型的方形滤镜,但缺失了一部分便携性,在相机前需要加装专门装置,更多使用在三脚架摄影方式中,手持拍摄不太便利。
上述两种滤镜安装方式是摄影中比较常规的模式,如果镜头尺寸一样,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如果镜头多,口径尺寸杂,那么采用第二种方式居多。不过为了方便使用,有些厂家也在机身上动了脑筋,将滤镜内置在机身内部,也就是可以在cmos前加装滤镜。这种方法多用于内置ND滤镜,比如一些小型相机、视频摄像机上多采用这种方案。
当然,题主所说的在镜头后部加装滤镜的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就像佳能推出的ef转rf镜头转接环一样,可以将滤镜插在转接环上,这样就不用考虑口径尺寸的问题了,可以统一使用滤镜。但是,这种方式真的靠谱吗?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这种后置滤镜并没有发展起来呢?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
1、滤镜放置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影响防尘、防滴溅性能。镜头与机身之间的卡口设计是比较严密的,如果在这之间加装滤镜,或多或少会影响密闭性,这对于cmos来说不是一个好事。
2、滤镜使用频率并不高。滤镜通常用于特殊摄影题材,日常各类摄影题材对滤镜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况且无论加装何种滤镜,对画质都有一定影响,用一个低使用率的设备破坏机身与镜头的匹配度得不偿失。
3、影响机身与镜头通讯。机身与镜头之间需要通过电子触点实现对光圈的控制、自动对焦等性能,如果在中间加装滤镜有一定概率会影响通讯机制。
4、影响镜头固定在机身上的稳定性。镜头与机身通过坚固的金属卡口连接,相对来说比较牢靠,如果在中间加装一个装置,有可能会破坏其稳固性,这对于很多摄影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宁愿多费点事情去加装滤镜,也不愿意破坏这种稳定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