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的宿舍是几个人的

发布于2022-01-12 23:24:05
2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香港,这一开放的国际*港汇聚的东西文化交融,让香港高校的国际化办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金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约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从深圳罗湖坐上了广九火车,20分钟就直达了香港沙田区的大学站,下来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入口处,交通如此便捷是我没想到的。难怪在广九火车上,我听说一到周末,很多香港中大的学生宁愿坐火车到深圳买日用品,又省时又实惠。 散落山间的校园 香港中大的校园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因为它依山面海,占据了整座山头,学生住在山顶宿舍,每天凭栏临风,远眺风光旖旎的维多利亚港湾,感觉李嘉诚等富豪在山顶别墅看到的风景也不过如此吧。 从上海来香港中大读教育博士的朱嘉颖老师是我们此次中大之行的联系人,她很热心,开着车早已等在山脚的入口处。我说:这中大近在眼前,还需开车吗?朱老师说:中大的校园有110公顷,盘山而建,教学楼都散落在山顶、山腰、山脚3层,平时上山下山,师生们的交通工具离不开汽车。果然,车穿行在陡峭山路上,随处可见学生们排着长队在等候免费的校园大巴,一般10分钟就有一班,很少看到骑自行车的,因为太危险。 中文大学是香港高校中惟一采用书院制度的。在1963年,香港*将三所私立文理学院——新亚学院(创于1949年)、崇基学院(创于1951年)、联合书院(创于1956年)合并而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之后进一步发展了研究生院及专业教育,如医学院、建筑学系、工程学院等,并于1986年成立了第四所书院——逸夫书院,形成了现有规模。 教授办公室显个性 在建于山脚下的崇基学院,我拜访了教育学院的黄显华教授。他是中大课程与教学系主任、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我发现,教授楼层的办公室很有意思,门上除钉有姓名的铜牌外,还有教授亲手设计的大幅图画或照片等个性装饰,很好辨别。黄教授把学生们的贺卡、留言在办公室里贴得琳琅满目。 从西北师大来中大读博士的赵明仁每周定期到黄教授的办公室里约谈,相当于上课。他告诉记者,黄教授的课开始会发一些选美、罗丹塑像等报刊新闻,带着这些小故事开展思考与讨论,有时课上还放音乐和录影带。他对香港教授的敬业和治学严谨最有体会,说黄教授设计的一门课总分是由10个成绩组成的,即5篇习作30分、课程论文60分、利用所学评价课程3分,课程论文大纲3分,通过电子邮件交流2分。显然,这种评分制比单一评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更注重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务长看全球排名 在10:30的约定时间里,香港中大协理副校长、教务长苏基朗教授已等在办公室了。这是位非常儒雅的历史学教授,是香港本地人,中大是他的母校,在日本东京大学读了硕士,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过研究学者。记者请他从个人感受谈谈香港高校在全球高校的地位。他坦言,香港高校由于所在地域的开放性,办学国际化程度已非常高,像中大98%的教授都是拿海外学位的。不过他表示,世界名校的排名因评价指标多元而动态变化,很难有单一标准。他开玩笑说,剑桥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就肯定比不过香港中大。不过凭他的体会,他认为,除了英国前三强的剑桥、牛津、帝国大学无可比外,香港高校和英国前10位的名校在实力上并不逊色。 内地学生共享机会 当然,与英国名校相比,香港高校在国际化招生中显然有“软肋”。记者了解到,香港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要20万元左右,香港的公立高校每年要靠特区*的财力支撑,于是规定8所公立学校每年招收非本地学生的比例不能超过10%。 苏教授说,每年香港会考及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前1000名学生中,超过一半入读中大。而内地生是学校的一个“英才增长点”。中大是自1998年起在内地开招本科生的,至今已有近500名内地生入读中大。因看好内地生源,中大对内地生的招生名额也在逐年加大。以往几年是自主招生,而今年中大和香港城大首次纳入了全国高考统招序列。 一份中大提供的2005内地生录取情况统计:今年中大招的280个非本地生计划,有250个投入了内地17个省市,纳入全国高考统招,实际招了258人。其中有100个学生享受了中大的奖学金,意味着4年入读的本科学费、生活费等总额约50万元的费用全免。在所有录取的内地生中,有92人达到复旦大学在该省的录取线以上,26人达到北大录取线,21人在清华录取线以上。 来中大前,我一直有个疑问:在内地学生们眼里,中大一直是和香港大学齐名的,港大今年仍坚持自主招生,而中大为何选择放弃自主招生,纳入高考统招系统呢?苏教授说,中大的办学理想就是希望把优质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共享。学校前几年在内地自主招生录取中发现,生源相对集中在上海、浙江等东南沿海,而中大希望通过全国统招,能让更多的内陆省市学生有机会凭中大提供的奖学金计划而享受中大的优质教育。但很遗憾,中大今年在浙江首次统招时遭遇小年,很多学生怕录取分太高不敢填报。苏教授为此还和记者商讨,如何更好地做好明年的招生宣传。 常与名人相遇 在中大入学组主任梁丽芳女士的安排外,我得以和苏教授以及几位在中大求学的浙江学子面对面交流,并共进午餐。我遇到的3位中大女孩都是今年新入学的,毕业于温岭中学的女孩陈林考了643分,陈洁茹考了651分,杭二中毕业生陆潇易考了658分。别看她们入学的专业都是工科,可陈林归属新雅书院,而陈洁茹住的是崇基书院,这就是教学+书院兼容的中大特色。我们到访中大时,她们正在接受的是新生英文培训。 北京来的孟繁宇是中大内地本科生联合会会长,他说,中文大学名人荟萃,经常来做演讲。在校园里他就遇到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好几次,杨利伟是中大的荣誉博士,像名重美国汉学界、先后任教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大学的余英时教授,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等都是响当当的校友。 海外交换生 中大的书院文化是如此独特,让我好奇地做了一番探究。在内地,我们介绍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时,总以“××大学××专业××级的学生”格式,而中大的学生均有两个身份,除了某专业的学生外,还会说是哪个书院的。专业学院侧重的是教学,而书院的管理体系是丰富的校园生活的集聚地。 来自绍兴的谷莞尔是2001年来香港中大读经济学本科的,她所在的就是逸夫书院,一个被认为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书院。很多学生最向往能入住山顶上的逸夫书院,因为推开窗就是风光旖旎的维多利亚海景。山顶最高处的水塔边还筑有孔子塑像。 小谷说,书院就相当于自己在大学里的家,经常有各种活动和进修计划。她过去两年的暑假都参与书院的语文进修计划的普通话夏令营,让她受益最多的是海外生交换计划。她有幸赴美国加州大学交换一年,缴的是中大费,不需负担对方大学昂贵的学费,学校还有一定补助。她在美国修习了很多特色课程,还进入华盛顿一家投资银行实习了一个学期,感觉看问题比以前成熟多了。 来自台州的胡怡萱住的也是逸夫书院,她就读的是计量金融学系,她说,中大的4个书院从表面看就像4个宿舍区,但实际远没有如此简单,每个书院都有通识教育课程、文娱康乐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及讲座培训等活动。胡怡萱也有当海外交换生的体验,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了一年,还有给她这个金融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在世界银行和瑞士银行两个宝贵的实习经历。 书院文化 逸夫书院的院务主任吴宁为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大的书院文化,在我离港返杭后又特地打来电话并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很多书院的活动照片和交流材料,我发现,中大的书院近年加大学生到内地交流力度,如今年就与上海师大合办“国际视野奖励计划”,各选择了20名学生访问上海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上海城市规划,调查上海居民迁移前后的生活比较。今年另有一批学生来到浙大,与浙大竺可桢学院合办“中国企业体验”实习奖励计划,学生们在3周里进入华立、西子、浙大网新、中国移动等公司实习交流。 中大毕业生去向 很多内地学生向往到香港中大读书,可毕业后他们能如愿留在香港工作吗?中大校方向我们提供了一份数据表:内地学生在香港中大毕业后,在符合香港入境规定下才留港工作。如2002年至2004年度,中大内地毕业生的出路分析:在港就业有29%;在中大研究院进修25%,因为中大很多硕士课程实力很强,像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连续3年获全亚洲第一;往海外研究院进修18%;在内地就业有14%;其他方式占14%。 入读费用 香港中大通过全国统考的内地学生学制4年,第一学年按志愿修读文科、理科、工商及商科基础班的其中一类,学生提出专业意愿,学校会为每名学生安排一名辅导老师,从第二学年攻读选定专业。 从今年中大在内地招生的情况看,分奖学金班和非奖学金班。奖学金名额,中大提供100个,分布于13个省4个市,如果考分能录入奖学金班,那学生攻读4年本科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津贴约50万元港元全免;而录取在非奖学金班的学生,学费每年需8万港元,其他费用一年还需2-3.5万元,其中包括住宿费7000~8000元,加上杂费及生活费等。学生第一学期还须付一次性保证金450港元。学生来港就读,可因私身份向香港入境事务处申请来港标签,一般签一年往返,学生取得标签后,自行向所在地*局申办赴港通行证。 来源:钱江晚报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90%的都是二人间,也有少量单人间和3人间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