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所说的“防雾霾”,事实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少人体吸入环境中的雾霾颗粒的量,二是尽量降低所处环境空气中雾霾颗粒的密度。如果仔细研究这些“防雾霾植物”的宣传语可以发现,商家们打的,是植物可以“除尘”这块招牌,即前面所说的第二个方面。然而,植物能够除尘,并不能与“防雾霾”和“降低PM2.5”画上等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植物叶片表面留存有一层灰尘,这是“植物能够除尘”以及衍生的“植物能防雾霾”观点的来源。然而,植物不会“吸气”,这些灰尘并非是植物主动吸附而来,而是空气携带的尘埃颗粒流经叶片表面时,被叶片上的微观结构阻滞的结果。
植物叶片的表面并非如肉眼看上去那么光滑,事实上植物叶片表面通常都具有蜡质或角质的毛、鳞片等结构,此外,植物表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以及用以气体交换的气孔,都在叶片表面造成了许多微小的沟壑。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表面是十分粗糙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粗糙表面,使得植物叶片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微小颗粒。
由此可见,植物除尘的重要因素是必须有空气流过叶片表面,这时叶片才能阻滞灰尘。这也是防护林、行道树等能够减轻户外空气尘埃密度的原因——当灰尘随着空气流动流经叶片表面时,植物叶片不但能对这些灰尘起到阻滞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空气流速,加快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沉降。所以说在室外,植物的确能起到一定的“除尘”作用。
然而在室内,空气的流动是十分缓慢的。据测算,居室内空气流速通常在0.3m/s以下。如此小的空气流速,使得室内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不能有效的与植物叶片接触,因此室内植物是无法起到“除尘”效果的,充其量只是承接空气中沉降的颗粒,“接灰”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植物的叶片类似于空气净化器中的滤网,只有当空气净化器内的风扇工作、让空气充分通过滤网,才能吸附和过滤尘埃。室内摆放的植物,就如同断电的空气净化器,空有“滤网”而没有气流,因此无法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