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元安神汤(中医方剂名),使用不同的组方可以具有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健脾强胃,养心安神,疏通气机,清热解毒等功效,主要临床表现:虚劳心数,心迟,月信紊乱,心悸,气虚乏力,不寐,梦交,头闷沉,倦怠,脉虚、四肢乏力证等。
功用
疏肝解郁,调和阴阳,养心安神,健脾强胃,疏通气机,清热解毒
组成
煅牡蛎,煅龙骨,当归,夜交藤,白术,泽泻,生地,茯神,郁金,川芎、淡竹叶、天龙、活血龙 、川江龙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一次150ml 一日两次 饭前或饭后服用 遵医嘱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方义
阴阳失调引起的虚劳,心迟心数,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气虚,不寐头闷沉,治宜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疏通气机,加龙骨、牡蛎使阴阳平衡
运用
使用本方以虚劳,心迟,心数,失精,或梦交,或心悸,或气虚乏力,或倦怠,或不寐,或头闷沉为辩证要点。
现代用于治疗遗精,月经失调,焦虑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加减化裁
有气虚阴亏者加当归、熟地黄、西洋参、赤芍、白芍,热病伤阴者加麦冬,石斛,不寐多梦、肌肤麻木者加夜交藤、丹参,胸胁刺痛、胸痹心痛者加郁金,头痛、闭经者加川芎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忌吃辛辣、生冷、油腻、辛辣、诱发性食物,不宜熬夜、太过劳累,保持心态、心情良好,适当可锻炼、养生食疗。
那肯定需要治疗的呢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患者主观症状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并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如头痛、失眠、焦虑、紧张、多汗等;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通常合并焦虑等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或有ST-T改变,以20~40岁多见,多见于女性。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心血管疾患的10%;由于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治疗本病西医治疗一般以小量镇静剂、植物神经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近期效果尚可,远期疗效欠佳。本人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经验简介如下。
一、病名诊断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病名,通常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心悸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而心前区不适者亦较为常见,并可有呼吸不畅、气短、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可归入中医的“心悸”、“胸痹心痛”、“眩晕”、“头痛”、“不寐”、“郁证”等范畴。
二、病因病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个独立躯体疾患的心身疾病,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或所愿不遂,使情志不舒,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发生。故本病主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伴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而导致发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确诱因。
三、常见证型肝气郁结主要症状 自觉心悸,胸胁胀痛,嗳气叹息,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女性可伴乳房胀痛、痛经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治法 疏肝理气清心安神,方用舒心解郁方剂加炒枳壳15g,绿萼梅15g,茯苓神15g,远志12g,夜交藤15g等药物。若肝郁化火则见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心悸明显者加回心草15g、老茶树根30g;心烦明显者加淡豆豉12g、莲子心3g;纳差者加焦三仙各30g、炒神曲15g、谷芽30g;腹胀者加炒卜子30g、隔山消30g;胸闷明显者加丹参30g、红景天30g、三七花9g。
气阴两虚瘀热互结主要症状 心悸、气短、心烦不宁、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头晕、耳鸣,或精神不易集中,咽干口燥,舌质暗红,少苔,或有瘀点,脉沉弦细。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方以四参饮加减,基本方:太子参30g,丹参30g,苦参15g,北沙参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远志12g,莲子心3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节菖蒲15g,回心草15g,甘草6g,若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30g,若阴虚有热者加生地12g、黄连6g,心烦失眠明显者加合欢花15g,手足烦热者加栀子12g、豆豉12g,舌有瘀点者加红景天30g,三七粉6g。纳差者加砂仁12g,焦三仙各30g,炒卜子30g以健胃消食。
中气下陷证主要症状 患者常出现胸闷、气短、喜长吸气,神疲乏力,动则加重,偶伴大便溏泄,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益气升提,补心安神,方以运用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治疗,基本方为:黄芪30g,知母12g,柴胡12g,升麻12g,桔梗12g,党参30g,麦冬15g,玉竹30g,百合花30g,大便溏者加炒山药30g、芡实30g;失眠者加远志12g、夜交藤15g、合欢花15g;胸痛者加全瓜蒌30g、郁金12g、元胡12g;面红易怒者加丹皮12g、栀子10g;自汗者加生龙牡各30g;嗳气者加佛手12g、旋复花10g;口干者加麦冬10g、玄参12g;便溏者加芡实30g;血瘀者加丹参30g、降香12g、红花12g;阴虚火旺者加生地12g;心阳不振者加桂枝12g等。
心血瘀阻主要症状 胸部、心前区憋闷或针刺样疼痛,瞬间消失,部位多固定,偶伴气短,时发时止,女性多有经色紫暗、瘀块,经前期少腹疼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治法 活血通络行瘀,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基本方:桃仁12g,红花12g,当归24g,生地12g,川芎15g,赤芍12g,川牛膝30g,桔梗12g,柴胡12g,枳壳12g,甘草6g胸闷、胸痛较重者加红景天30g、丹参30g、元胡12g以加强活血止痛之功;兼气虚乏力者加党参30g,黄芪30g以益气养心,畏寒肢冷者加桂枝10g、细辛6g以温通心阳。胁痛者加绿萼梅15g、柴胡12g。
四、讨论
辨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强调疏肝理气,安神定悸,心理疏导;用药多轻清,多用花类药物,如绿梅、合欢花、百合花、三七花等。尤其喜用回心草(回心草产于滇西北地区的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上,乃天生一种草芽,其地山高积雪,入夏不消,民间采得代茶饮之,具有安神镇静,治心慌、心悸、心脏病,其味淡微苦,性平,归心经;养心安神;镇静。主心脏病;心慌;心悸怔忡,神经衰弱)。临床治疗中还要抓住病位主要在心及重在调节两个环节,重用养心安神之品,同时本病发生亦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有关,因此,强调临证必须详审,治疗不可单一治心,而应分清主次,以除病源,遇有证候变化治疗亦应随之而变化,切不可徒执一法一方。另外:本病应做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方可确诊。
五、典型病案黄某,女,45岁,公司职员。2010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既往体健,近半年来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激动等自觉阵发性心悸,胸闷,喜长吸气,神疲乏力,动则加重,不思饮食,失眠。2009年12月在外院查ECG示:窦性心律,V4-V6T波低平;活动平板心电图提示可疑心肌缺血;心脏彩超无异常,诊断为“冠心病”,先后予倍他乐克、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等治疗效不佳,病情时轻时重,遂前来求治于中医。症见:阵发性心悸,胸闷,喜长吸气,神疲乏力,动则加重,不思饮食,失眠。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P65次/min,BP110/60mm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ECG:正常范围心电图。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为郁证(中气下陷证)。治以益气升提,补心安神为法。方以升陷汤加减。基本方为:黄芪30g,知母12g,柴胡12g,升麻12g,桔梗12g,党参30g,麦冬15g,合欢花15g,绿萼梅15g,7剂。同时瞩患者调畅情志,作息规律,适当锻炼。二诊:服上方后患者胸闷、神疲乏力较前减轻,仍时感心悸,但程度有所减轻,予在前方中加回心草15g、老茶树根30g、丹参10g、焦三仙各30g,7剂。三诊: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明显好转,纳食增加,偶有心烦,给予守上方7剂。患者未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