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恐惧症是什么?

发布于2022-01-13 04:09:05
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解读婚姻恐惧症 
 
  爱情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情感现象,也是古今中外人们关心的永恒主题之一,几乎在所有文化中,美丽动人或悲惨伤感的故事及传说都少不了爱情。人们渴望爱情,甚至不惜生命。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婚期临近或者结婚了,反而莫名其妙恐惧结婚?甚至出现“逃婚、离婚”呢? 
 
  具体表现有:紧张、害怕、烦躁,从卿卿我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到减少在一起的时间,宁可和朋友打扑克、喝咖啡……,托辞工作忙需要加班,甚至回避等等。 
 
  产生如何的影响?过度紧张、恐惧会出现身心失调,比如:失眠、性功能减弱等,一方面双方感情受到影响,同时也会波及正常工作,自尊和自信心受挫。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属于婚姻恐惧也可以解释为婚姻不适应,用心理学知识加以分析也就一清二楚了。 
 
  首先,结婚前一定要搞清楚爱情与喜欢的区别,通常恋爱双方少不了要说:我喜欢你,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生活中“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的现象太多了。说到底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一是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专门找对方来陪伴和宽慰,而喜欢则不会有同样的作用。二是关怀与奉献,恋爱中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三是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通常情况下,社会化水平比较高的成年人能区别喜欢和爱情,但有些成人,特别是相当部分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区分依赖、尊重、喜欢与爱情。只有爱情才能迈入婚姻殿堂,在没有搞清楚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下,人们往往会惧怕婚姻,即便结了婚也会出现心理不适应的现象。 
 
  其次,结婚前,同样需要清楚爱情的发展阶段:从目标评估→互惠→承诺,直到制度化,随着亲密感地不断加强,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又担心对方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等。契约使双方的关系具有排他性,彼此忠诚和责任,这些都会使人的心理上产生不适应。 
 
  最后,结婚后,要对婚姻动机和婚姻类型有所了解。心理学对婚姻的解释是:婚姻行为决定于婚姻动机。婚姻动机不仅是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满足夫妻双方的性需要,继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且还包含经济方面的考虑。婚姻的动机一般来说有三种,即经济、繁衍和爱情。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女性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个人*和精神健康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追求,爱情随之变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而后才是繁衍和经济动机。“围城”里,爱情至上的人们,当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婚姻类型与现实中的不同时,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产生对婚姻的不适应感。 
 
  婚姻类型: 
 
  (一)爱情型: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美貌与性吸引而导致的结合,另一类是人格型夫妻,是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基础的结合。 
 
  (二)功利型:此类型的婚姻是以爱情之外的出身、学历、财产、社会关系等条件为基础的结合。 
 
  (三)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前者夫妻双方平等分担家务,后者是双方根据各自特点分工,料理家政。 
 
  (四)建设性:这种类型的夫妻,双方在共同目标下勤勤恳恳生活和工作。 
 
  (五)惰性型:这种类型的夫妻,迅速对婚姻失去热情。 
 
  (六)失望型:失望型夫妻在新婚时百般努力,力求建立美满的婚姻生活,对婚姻有很高的期待。 
 
  (七)一体型:这种类型的夫妻在较长的共同生活中相互体贴、合作,在性格、爱好、习惯上彼此适应,融为一体。 
 
  得了婚姻恐惧如何调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健身,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恐惧情绪,尽快适应婚姻生活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