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届生问题

发布于2022-01-13 05:33:51

求给一个进入初一之后的计划 初一数学对我来说不用担心,除了数学,其他科目都提不起兴趣,求给一个较合适学习计划,谢,会给问豆。 有满意的给问豆,就要升初,8.31之前交更好,延迟一点也没关系,给一个好的计划就行!别网上粘贴,已过来人的经验帮个忙

4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我,现在要读高一的人,当然,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可能我的答案没那么好 首先,要对一个科目感兴趣,你可以多与老师沟通,从他们身上了解一下关于这科的一些知识,当然,老师们很乐意,这样你就能慢慢的喜欢上这科了 从而,这将使你这科的成绩也来也优秀, 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起初我只对数学感兴趣,而最后,想到如果中考考砸,那将不能与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如果仅靠数学一科,那根本就不能考得好成绩,所以我下定决心,把所有的科目都学好,与此同时,我还跟老师们,沟通。 最后,在中考考场上,或得到了适当的发挥,最终总分608.75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你学习紧不紧张? 有没有压力? 考试失分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心态,是实力,你说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来考中考,即使他心态再好,能考高分吗? 你是否已经把学习的东西掌握好了,掌握好了自然不会担心考试问题,更别说心态了。。 还有考试前不要老想着可能发挥失常的问题,专注于考试就可以了(不要有消极的自我暗示。 好了,说了挺多,祝你调整好把~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如果你的数学超级棒,有相关的天赋,那么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国家有自主招生,你可以专门研究数学,做专业领域的人才。

如果你的数学只是一般,别的又都不感兴趣,小朋友,你的问题就很大了。

建议你还是心态放平,好好学习。

考大学,上名校,是目前*面向全社会选拔人才相对公平的方法,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连学习这项最基本的测试都通过不了,没有更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优秀。

用成绩定义一个人的优秀,不是绝对公平,但是是目前社会大环境下的相对公平。

好好学习,兴趣可以培养。祝高升。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1)对自我当前状态的细致分析;(2)为达到最终目标,各个阶段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3)以科目分类,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4)以时间分类,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5)每周/每日任务细化表

(我的超人养成计划在这里先按下不表,待大家听完我的故事,觉得有效想尝试一下,我再和你一起,一步步制订专属于你的超人养成计划。)     在订下我的超人养成计划之后,我把它拿给各科老师看,期待他们给我一些指点和帮助。这个过程中,我受到的讥讽和嘲笑远比建议和意见多得多。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一个年级排名600多的学生突然跟你夸下海口说要100天考进前20,然后拿出一个几近神话的所谓学习计划问你意见,任何一个拥有正常思维逻辑的人都会觉得简直笑话——如果你能用100天从600名考到前20,那你让那些平时一直刻苦努力的孩子情何以堪?历史老师更是看着我62分的考试卷子说,如果你这次月考能按你说的考到85,那我就每周拿出一天晚自习给你额外补课。但心中一旦有了目标,别人的任何嘲笑和贬低都仿佛如此无力,我听到的、记住的也只有老师们对我的建议,即使里面夹杂着讽刺:“《绿色通道》代数那本你能做完肯定能上来,可人家×××可不是上课睡着觉时做完的。”“那诗词古文肯定得背呗,你还能自己写?看范文干啥?说了多少次看主题看逻辑结构就行,语言不是学来的、背来的、抄来的,是在平时的阅读中感受来的。”     这100天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刷新着自己的纪录,创造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而进入为人生拼搏的状态并不会劳累,不会有任何怨言,只有每天完成最后一项作业,划掉任务表里最后一项计划,然后心如止水地躺在床上,满足地闭上眼睛。早晨又在闹铃响起的一刹那一跳而起,满心期待地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那段时间的经历,至今对我产生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每天6点钟我准时起床,边吃着早餐边将当天的to-dolist做好,然后背起书包,上学路上的20分钟里我正好可以复习一个单元的单词。上课前30分钟的早自习里我可以默写两三个单元的公式或者改几道昨天总结的错题。课上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利用复述的方法进行主动记忆,保证每节课上完就基本将所有知识点从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晚上回家,吃着饭就给母亲从第一节课开始讲一遍今天学到的知识,卡住的或者记不住的地方做好记录,饭后立刻查阅补足。晚上大量刷题,把错题撕下来放在一个盒子里,写上日期,留着第二天和第二周再做一遍。12点准时睡觉。      这期间我断了几乎之前所有让我引以为傲的事情。不再和那群爱闲玩爱吵闹的人接触,甚至不再和他们说话。有人会觉得这样未免太绝情,这样谁会跟你做朋友呢?是啊,这样太过无情,但我需要这样的无情。他们对我梦想的实现没有任何促进,只有阻碍。我承认和他们一起闹一起耍的时光很欢乐,但我梦想的人生并不能通过这些表面的欢乐来实现,所以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我要顾虑他们的情绪吗?不需要,今天你因为我忽略了你而不高兴,那么我哄了你一个下午,就少做、少总结了50道题。你开心了,等待着我的可能是不期而遇的又一次无理取闹。你需要认识到,有些人不过是你人生中的过客,你为了做个好人,绑架了自己,不断付出,消磨着自己的资源。而一旦分开,你那些用心经营的关系也大多灰飞烟灭。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每天都凑在一起,而是相互尊重彼此的理想,我心知你多想要成功,我更想助你成功,绝非用所谓的友情去绑架你的生活。     在奋斗的路上你永远是孤独的,因为奔跑的人没有心思去体谅周围人的小情绪,更没有时间去调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你不喜欢我说话做事的方式,那你就去一边不喜欢好了,与我何干?而对身边那些看不起你和看不得你好的人,只需期待当你实现梦想的那天,仰起头,对他微笑,然后说一声,让你失望了,真是抱歉!     在复习进行到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迎来了初三复习阶段的第一次正式考试。我对此次考试既充满恐惧又满怀期待。恐惧在于还有很多不足没能在短时间内弥补,期待在于经过了一个月枯燥乏味的努力,我急需一次考试来激励自己,至少证实这些努力的付出是有收获的,是值得的。      然而,故事并没有按照电视设定的剧情发展:男主角通过彻夜不眠的努力,在考试中力克群雄,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迎来全校的关注和阵阵掌声。现实生活中的男主角,也就是当年的我,又一次考砸了。尽管排名有所上升,到了400名左右,但这和我的期望简直天上地下。一个月以来的所有负面情绪一下涌上心头,这不公平啊?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没有好的结果?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努力和不努力的结果都差不多,真的是想要放弃了,何必吃这些苦,破罐子破摔算了,反正以后也饿不死。     赵老师看到我的成绩和排名之后找我谈话。我感觉又一次让她失望了,低着头跟着她走进了办公室。“考得还行啊!”她的话出乎我的意料,听起来倒像是讽刺我,我默不作声。     “你看你那一脸丧气的样子,就这样还立志考一中呢?”她说,“是的,这一个月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的变化让所有的老师都对你刮目相看,但你也要知道,罗马……”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知道,可就是感觉……哎……说不好。”我接过话来,和赵老师交流一直像个朋友,所以也会完全敞开心扉。“我题做了好多,单词课文也背了不少,就连历史、政治我每周还会认真翻两遍书,可这考试就没一门看得过去的,太闹心了。”      “你的问题呀,就是太关注自己,你在拼了命地努力,你的同学不努力吗?谁都知道中考重要,都进入冲刺的阶段,都在玩命学,凭什么你一拼命就比别人强那么多啊?你是爱因斯坦啊还是柯南啊?”她知道我最喜欢的科学偶像和动漫人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她看我心情缓和些,继续说:“真的,你要这次考好了我都不高兴。但说回来,你就按着这个势头继续努力,不用很久,很快就能有所突破。”   “成功路上艰难的并不是苦,也不是孤独,而是屡遭挫折之后还能不改初心地继续奔跑。”她的一句话我如今仍然记忆犹新,“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吧!”     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吧,世上并非所有事情都是百分之百的公平,也并非所有努力都会立竿见影。就好比角色扮演的游戏,只有经验值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升级。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不见自己的经验条,所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升级,也许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付出了足够多的精力,还是和最初没有任何区别。这时,就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淡化你的需求,忘记你的目标,继续按照计划前进,不经意间,你已经修炼成了立足武林的大师。     这次考完试之后,我在桌子上刻下了一行字,“mydreamwillcometrue”,告诫自己忘记眼前的得失,只要坚持前行,梦想终将实现。     在考试之后,我升级了我的超人养成计划,加入一个叫作to-dolist的项目来更加高效地利用细碎的时间。因为我发现,尽管已经把每天的日程排得相当紧凑,仍然有很多时间在不经意间被浪费了,而且有时本来在紧张地进行一项任务,突然有了一个属于其他任务的思路或想法,让我不得不停下当前的任务,这极大地干扰了我每项任务执行的效率。      我在身边放了一个长条状的小本子,和我每日的任务计划表不同,这个本子只记录10分钟以内能完成且不紧急的小事,比如整理历史知识点笔记顺序、浏览这一周的物理选择错题、背诵一首必备古诗词。这样,让自己在突然富足的时间里不至于不知道做什么。比如中午吃饭吃得快了一些,回到教室的时间多了一些,与其和同桌扯10分钟的淡,不如马上翻出to-dolist,从最上面一项开始做起。     而有时,我在计时做物理题的过程中,会想起来,哎,刚才那道几何题可不可以这么解?或者在老师讲题的时候,觉得,哎,另一种方法行不行?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但又没紧急到要我立刻停下手头的任务。所以我把它们记录在to-dolist上,待完整地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任务后再去做这上面的事情。这里可以记录所有会干扰你现行任务的事情,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思绪有时会不受控制地乱飞,我把这些想法写到to-dolist中,表示我现在不去思考你,但已经记录了,我会在完成这项任务之后认真考虑。     很快,第二次考试也在复习进行了50天左右时如期而至。这次我并没有第一次那么期待成绩,而是心态平和地把考试当作一次检验。因为我已经足够相信自己,这样的努力一定可以带来我期望的效果,不需要通过这次阶段性的测试去证明。考得好与坏,我都能接受得了。      按照故事跌宕起伏的特性,这次我果不其然地拿到了很高的成绩,年级排名一下提升到了200多名,简直是让人吓掉下巴。每个老师在来讲解卷子的时候都不忘调侃我一句,“这次还真让马鸿旭给蒙着了!”同学也多少表达了些赞赏之情,“旭哥这么牛,你这是准备考上一中啊?”听到这些,心中尽管有些暗自庆幸,但我也知道,这离我要实现的目标还有些距离,如果就此满足,那么之前的努力也将前功尽弃。     无论同学和老师的调侃也好表扬也罢,其实都源于你还没把自己的优秀变成一种习惯,所以你的某一次好成绩才会被大家当作喜闻乐道的新闻。所以,对我来说,要走的路依然很长。     然而,时间仿佛越走越快,班级前面的中考倒计时牌子也从最开始的100天,减少到了二十几天。此时的我对于自己的超人养成计划使用越来越娴熟。这个计划的特点在于,开始时内容极多,所以要求在前期付出极大的努力,但同时也有很好的筛选机制,经过不停的自我测试,可以逐渐降低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出现的频率,提高薄弱环节的训练强度并增加其训练时间。随着计划进程的累计,每天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在中考前夕,反而多出一些时间可以看优秀的散文、杂文,丰富自己作文的素材。这时的我,对已经复习过的内容也有了极大的自信,甚至可以做到,一些已经完成了整个训练计划的知识点,只要出现在考试中,我就敢打包票说这种题我一定做得对。      第三次考试如期而至,我奇迹般地拿下班级第三名。之前和我打赌的历史老师也如约每周对我额外辅导一次。历史考试是开卷,但短暂时间内即使开卷,也很紧张,所以就要求对书本足够熟悉。历史老师的额外辅导方式很特殊,他每周给我1个小时的时间看整本书,考核的方式是让我从第一页开始用一句话概括本页最重要的内容。不要小看这种方式,它不但帮助我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记住了所有重要事件所在的页数,帮助我在考试中迅速定位,更让我意识到了,一旦心中有了整本书的框架,再去记忆所有的知识点就变得轻而易举。在最后复习的时间里,历史老师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在同学们找不到某一道题的出题点的时候,让我告诉大家,是在哪一本书的哪一页。     尝到了这种方法的甜头之后,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我迅速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其他科目中。即中考前最后一次认真回归书本,在脑海中尽量记忆每一页或每一节最重要的信息并复述。这样不但梳理了初中三年所有知识点,而且在遇到了错题的时候能迅速定位出错的知识点,加以巩固。     中考对于之前所做出的努力,与其说是一场检验,不如说是一场颁奖典礼。我已付出自己最大努力为之争取,便问心无愧,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坦然接受所有的结果,无论好坏都是我赢得的奖励。纵使我最终没有考上最好的高中,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也足以保证我在今后的人生中走得更加顺利。     青春的励志故事往往都不会让人失望,最终我中考成绩班级第一名、全校第七名,如愿考入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赵老师更是激动不已,给我打电话说:“你看,我说啥来着,我当初就认准了你肯定行!”      放下电话,我才放心地把所有中考备考的书和卷子一一整理好装箱,看着自己一行一行认真书写的笔记、一道一道精心整理的错题,突然感觉时间飞逝了,好像已经成年的自己,回顾当年为中考奋斗过的岁月,想跟当年的自己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的倔强和不屈服,谢谢你的亢奋和不认输,谢谢你在最值得奋斗的年纪抓住了最好的机会,谢谢你用100天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是的,我们都曾有过惊人的梦想,也有过难得的机会,可有人傲视群雄昂首阔步,有人黯然离场挥手作别。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最需要努力的极短时间里,有人奋不顾身地努力,有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制订自己的超人养成计划     前面提到,制订超人养成计划主要分为几个步骤:(1)对自我当前状态的细致分析;(2)设定为达到最终目标,各个阶段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3)以科目分类,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4)以时间分类,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5)制订每周/每日任务细化表。     第一步:自我当前状态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学习考试的战场上,就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并应对考试出题的方向见招拆招。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对自己进行仔细的剖析,这一步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也往往是最难彻底实现的,它需要在计划进行的过程中,多次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分析,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对自我的分析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力的分析;(2)知识掌握的分析;(3)快速学习能力/抗压力分析。前两个方面理所当然是重中之重。对学习能力的分析主要侧重于个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效率,即面对新的知识章节,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掌握到及格/高分/满分的程度。对知识掌握的分析则侧重于对已掌握知识的测试和评估,通过这个过程,尽量减少在掌握程度较高的知识点上耗费的时间,在可以大幅度提分的知识点上多下工夫,以提高效率。快速学习能力和抗压力是当前企业招聘时非常看重的两项能力。快速学习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整合有限的知识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即可等同于对快速学习能力的考核,如果遇到不能凭借现有知识资源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利用仅有的资源尽可能地接近正确答案。抗压力则是指在不利环境影响下,如何正常发挥乃至超长发挥。     上文介绍过,学习能力分析主要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率的分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了解之后,就可以极大地帮助自己制订合适的计划,并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约束。     分析的时长可以视使用者情况而定,建议时间为不间断的3个小时。   测试内容可以选取学校还未讲授的第一章,这样在保证了知识“新”的属性的同时,又保证不会受到过多前置知识不足造成的干扰。(如果所有书本都已学习完并进入总复习,则建议拿出还未进行系统复习的第一章内容进行测试。)      测试需要准备的材料为新知识的课本、课本对应的书本习题、对应的课外习题、对应的考试习题。     测试安排为,依照课本长度,进行1~1.5个小时的计时学习。这一阶段要求对测试的内容进行通读、理解,可以在参照 目录:   的情况下,复述出每一页或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公式,最后在不参考书本的情况下,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这一章的关系逻辑图。关系逻辑图主要包括重点内容、重点内容之间的关系、重点公式、重点公式各项参数的意义、重点公式的使用条件,并记录时间。     完成此项工作之后进入1~1.5个小时的检验阶段。完成书本习题、课外习题和正式考试习题,习题量以20分钟/组为宜,并记录完成时间。检验中可以翻阅书本,但要在另一张纸上记录通过第二次翻阅得到的知识点。     对检测部分的习题进行评分,错误的习题在适当参考解答提示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独立解答,并记录时间。如果仍遇到困难则参照答案,找出导致出错的环节,是某一个概念理解不够,还是某个公式使用不当等,并记录。      按照时间记录得出新知识学习的时间统计。及格时间:课本学习时间+书本习题完成时间+书本习题改错时间×2;高分时间:课本学习时间+课外习题完成时间+课外习题改错时间×2;满分时间:课本学习时间+正式考试习题完成时间+正式考试习题改错时间×2。     按照出错知识点的记录得出新知识学习的效果统计。较差:检测环节重新翻阅书本次数较多,且导致出错的知识点大部分都没有出现在自己总结的知识关系逻辑图中;较好:检测环节重新翻阅书本的次数适中,且出错的知识点是之前总结过并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点;满分:检测环节只翻阅了一到两次书本,重点公式概念掌握到位,检测出错部分也并非由该章主要知识点导致。     费尽周折,我们获得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那应该如何使用呢?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或旧知识复习的时候,都可以依照我们的时间对照表安排学习时间,减少掌握程度较好部分花费的时间。      用知识点总结和对照的方式,对每一章每一部分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实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好玩的是,我们的测试过程恰巧也是快速学习和抗压能力的训练过程——在短时间内将有限信息整合,尽量追求完美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会无数次发现刚刚认认真真记的概念,总是转眼就记不完全,或者原本觉得不是重点的公式,在后续的检测环节却一再被考核。     在这个一举多得的测试中,我们不但对自己的学习效率有了初步的了解,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时间分配,把有效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更学会了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检测。我们一门课考得不好,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一门课有几章的内容掌握不好,而每次花费大量时间去整体弥补,收效甚微。上述测试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我们更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快速学习和抗压能力。类似的测试分析,可以每半个月,或完成一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或即将考试的前两周进行。     第二步:设定为达到最终目标,各个阶段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这一步和我们经常在考试成绩发布之后,看着自己惨不忍睹的成绩单时咬牙立下的誓言差不多。无非是,我一定要考到多少多少分,考到多少多少名。不同的是,我们不能只把目标当作眼前的摆设。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受到某种刺激之后,许下一个看起来特别美丽的目标,热血沸腾过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觉得这么高的目标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改变起来又那么累那么麻烦,不如慢慢来。不知不觉间时间飞逝,没等察觉就又到了下一次考试的时间,于是再次受挫,如此循环往复却没有任何提升。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部分原因是我们把目标一下定得太大、太高,完成99%和1%在感觉上都是未完成,都会感觉受挫,不愿再努力。我们不需要退而求其次地换一个低一点儿的目标,只需要把我们的目标再细化分为多个阶段性目标。人的幸福感来自多巴胺的分泌,而设定多个目标直接帮助我们多次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多次获得任务完成的幸福感。     什么样的阶段性任务算是合理的任务呢?我们不妨简单地把目标实现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平台期,激增期,波动期,冲刺期。      平台期是我们刚刚开始努力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做了很多努力却几乎没有进展。这就像浇花,看起来好像水满满地填满了花盆,但浇了很久都渗不出来。因为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弥补那些我们看不到的知识漏洞,换句话说,在前期,你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所以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补足那些你不知道的不知道,让你误以为花了时间却没有收获。这一时期只要完成整体目标的15%~20%,就算完成任务。     激增期的你会处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开始对所有知识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所把握,可以深刻了解自己的薄弱部分,对症下药,重点突破,所以这个阶段的进步会非常巨大且迅速。这一时期需要完成整体目标的40%~50%。     波动期的你处于“知道自己知道”的状态。对知识点的了解已经不再是你的主要问题,你基本上对所有的知识门儿清,但依然会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导致不能全部做对,这就涉及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的关系。比如你“能量”和“功”学得都不错,但涉及它们之间的灵活转化则会遇到一些困难。这种情况导致这个阶段的成绩多少有些波动,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完成进度的稳定,分数不减少、排名不下降即可。     冲刺期的你处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超神境界。对所有的试题答案信手拈来,读过题后思路立马浮现眼前。朋友问你,这题你怎么想的啊?你也只能无奈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啊,就是感觉要这么做。这种状态看似神奇,其实是建立在你做了充分多的习题并认真学习分析的基础上的,你潜移默化地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看到某类条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某种解答方式。这个阶段也是你最后冲刺完成大目标的阶段。尽情地享受“虐考试”带给你的愉悦感吧,在幸福中冲向目标的100%!      第三步:以科目分类,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     这里主要针对不同的学科,按照之前所做的分析和想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制订一个任务清单。以科目分类的目的在于,你在不同的科目上要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对不同科目的不同要求需要分门别类地规划。比如英语既需要背单词,又需要做阅读、练听力、写作文等。根据自己之前所做的分析结果,对应制订该科目的任务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清单应该是结合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目标综合制订的。完成学校的任务是必要任务,但只完成学校要求的内容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对自己的分析结果对症下药——经常由于单词导致英语错题多,那就额外分配时间去背单词。     任务的清单需要极度地细化,不能简单地写“背单词、做听力”,而要把每一项细化为40~60分钟的单个任务,如背××单元单词,做××页到××页听力。      把每一科目都按照不同类别进行任务规划之后,你就获得了一个超级详细的按照科目分类的任务清单。     第四步:以时间分类,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     制订了按照科目分类的任务清单还不够,我们还要对每一类进行时间的约束。比如英语单词要在××日之前背到××单元,用×周时间背完;语文课文要每天背×页,第×天进行阶段复习,第××天自我考核默写。      这个清单应该结合第二步我们设定的目标完成计划来制订。还记得那四个阶段吗?按照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量来制订相应的时间安排。     第五步:制订每周/每日任务细化表。     最后一步,就是结合两个任务清单,把每周的计划写到另外一份细化表上,这张表上详细记录了我这一周所有被安排的任务。然后再誊写到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纸条上,记录好每天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      怎么样?通过这五步,我们每天都设定了有质量也可执行的任务,是不是发现原来自己脑袋一热许下的目标其实也并非不切实际?我们并非不想努力,而是更多的时候在踌躇,在不知所措,只知道一个信念好像是应该努力,应该吃苦,但面对浩瀚如山的课本作业,却不知道从何开始。没有规划没有计划,每天也好似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但却不知道吃着苦却浪费着时间。这时候,你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超人养成计划!

注:摘自《怕,有什么可怕的》一书,刚好看到类似的文章,就粘粘过来了~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