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哪找新年好话呢?

发布于2022-01-12 22:35:50
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2

百度搜索 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

新年说好话

    过新年,品“年味”,有人埋怨,“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说白了,就是过年的风俗,年味淡,是在说风俗变了。

古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的“年俗”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年初一见了面——尽说好话”。新年,人人都在这个时候对旁人表达亲热与关爱之情,不管平日里有无矛盾,是否心存疙瘩。昨晚,两个人还为债务纠纷争得面红耳赤,一夜之后,新年新岁,就温文尔雅,连贺几个恭喜恭喜。满街是新衣裳,到处是笑脸,充耳是祝福语。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家长就要调教孩子。新年里,孩子的谈吐,是一家人的脸面,要把小嘴调教得像巧嘴八哥一样。村东的老猪倌该叫他三叔公,不能喊他“三癞子”;村前的张寡妇,掐指算来,是你的二婶娘,不能老三老四地叫她“寡妇娘娘”。经常见面的熟人应该怎样称呼,包括一个笑脸,一个动作,都要耐心地教导。如果有一点儿意外,也有专门的术语来掩饰。比如说,不小心摔了个跟斗,就说“如意滚元宝”;摔碎了饭碗,就说“落地开花”;割破了手,也要说“岁岁平安”(吴语,割破了皮肤叫“碎了”,“碎”与“岁”同音)。

这种化烦恼为神奇的说话艺术是需要大智慧的,这使我联想到了明初才子解缙。解缙由于聪明,当了朱元璋孙子建文太子的伴读。太子出游,上高桥,他念念有词:“一步更比一步高。”走下桥,刁钻的太监给他出难题:“现在,请解才子再编个词儿,说给大家听听!”解缙不加思考地说:“后步更比前步高。”在新春佳节里,人人都得有才子解缙的口才。

    记得孩提时代,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开门鞭炮刚放过,我穿了簇新的衣服,站在门口炫耀那份光鲜。红日东升,万象更新,远远的,有一位陌生的阿姨向我走来。她穿戴时髦极了,碎花旗袍,彩色皮鞋,这身打扮,在我们乡下,就像冬日里的秃树林,突然喷发出一树鲜花,耀人眼目。

    我眼前一亮,好话脱口而出:“阿姨,新年好,请屋里坐。”她摸了摸我的头,迟疑了一下,进了我家。

    “恭贺新喜,新年发财……”我心里有许多好话,这时正用得着。

    她说:“小哥哥,你是一脸福相,喜气洋洋;我却没有喜,只有忧。我不是来走亲戚的,是来求你的。”

    奇怪!大年初一,一个穿着讲究的人,来求我这个乡下孩子?“求什么?只要力所能及,我保证给你做到!”我不知哪里来了一股义薄云天的胆气。

    “我是要饭的,请你舍我一把米,不要多,就一把。”

她是要饭的?我不信!该不是骑着扫帚的魔女吧,是来考验凡人的上界仙子?我说:“我家有鱼有肉有好饭,端出来,你尽管吃。”但阿姨拉住了我的手,说她不要吃饭,只要米。

    妈来了。她见了这位阿姨,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地到里屋抓了一把米,给了她。她千恩万谢地走了。

    妈说:“她是讨‘百家饭’的。家里人生重病,好不了,大年初一清早,出来当乞丐。走一百家人家,讨一百把米,回去做百家饭,这是病人痊愈的最后一线希望了。新年要说好话,更要做好事,这一把米,比说一百句好话还积德!”

    古典小说中,有新春“走百病”的描写。这讨“百家饭”是不是这一风俗的余绪?新春的好风俗,真的,有许多有待我们发掘。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