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抗日英雄

发布于2022-01-13 01:58:54
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13

    在招远提起“花爪子”,很多上了岁数的人就知道他是曾杀敌几十名、被誉为“独胆英雄”的抗日勇士。《*烟台地方史》第一卷第二编《烟台市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记载:“招远县玲珑武工队队员冯官令(外号‘花爪子’)就活跃在玲珑金矿周围。他和队员们机智勇敢,出没在矿区内外,袭击日军卫兵所,破坏敌人的采矿设备,‘偷’运优质钢材,惩处汉奸,分化瓦解伪军,搞得敌人不得安宁,被群众赞为来无踪去无影的神兵。1943年秋,他们化装成打柴的老百姓潜入了玲珑大蒋家村,靠一把柴刀、几条扁担,歼灭了大蒋家村据点东山炮楼半个班的伪军,缴获4支步枪和1部电话机。同年,他们一夜之间在敌人眼皮底下,从玲珑金矿运出优质风钻钢1500公斤,把日军惊呆了。1944年4月,他们智取了伪军寨子据点,一举俘虏伪军20余人。同年夏,又在琵琶岭罗山庙设伏,歼灭护路伪军,缴获步枪10余支。1945年春节前夕,他们设计从玲珑金矿中心炮楼里,用‘引蛇出洞’的办法智擒了大蒋家伪区长蒋其绪。在将蒋其绪正法后,把枪决伪区长的布告从金矿贴到招远县城,极大地震慑了伪军和伪职人员,分化瓦解了矿区周围的伪区长、伪乡长。”  抗日战争时期,从1941年到1945年,冯官令身历大小战斗百余次,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胶东军区于1945年授予他“一等战斗模范”光荣称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冯官令几乎走遍招远的学校,向广大师生报告了他的英勇事迹,“花爪子”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

  8月18日上午,记者赶到招远市玲珑镇前花园村采访了冯官令的儿子冯玉银和冯玉谦,这位独胆英雄的事迹又涌现在我们眼前……

  家国不幸

  男儿当自强

  前花园,位于招远市玲珑镇*驻地西北2公里处。明朝成化年间,冯氏祖冯嘉言从招远南冯家迁此定居,因此处古花园前,故名前花园。

  1906年10月8日,冯官令出生在招远市玲珑山下前花园村一个贫农家庭里。虽然故乡名叫花园,但他却没有如花的童年,从他出生起,苦难就跟随着他。他出生前,家里靠着父亲种着二亩山薄地还可以勉强度日,他出生那年父亲得了半身不遂,一家六口连饭都吃不上,更谈不上治病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瘫在炕上。为了活命,母亲带着小官令、拉着哥哥、领着姐姐四处讨饭。冯官令4岁那年,父亲在病痛和饥饿中死去,这让冯官令从小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冯官令刚刚能挑起半担水时,母亲就无奈把他雇给了地主当小工。到了18岁,冯官令长大成人,进了玲珑金矿给资本家当长工,因其胆大心细、爱打抱不平深受工人们的信赖和爱戴。当时的玲珑金矿有“尖斗沙子平斗金”之说,但这些财富都进了矿商的腰包,冯官令和工人们在井下拼死拼活干一天只能挣一吊大钱,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因为在井下打眼放炮炸伤了手,伤好后一双手变得花花点点,冯官令就得了“花爪子”的绰号。当时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个绰号会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

  1939年2月28日,日寇侵占了玲珑金矿,开始了对金矿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矿区和周围村庄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杀害。一天,鬼子无故将大蒋家村农民蒋万腾推到电网上活活电死,他们却在一旁哈哈大笑,这让冯官令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痛苦。1940年,34岁的冯官令愤然离矿,秘密找到了地下党,参加了抗日工作。

  潘家集抢枪

  英雄初扬名

  1941年,为了真刀真枪地打鬼子,冯官令辞别了母亲和妻子,参加了南招二区区中队,开始演绎他传奇式的战斗生涯。

  当时的南招二区区中队人少武器差,急需扩充装备,冯官令就想设法搞到枪支打鬼子。

  1941年腊月的一天,在玲珑金矿附近的潘家集上,一个扛枪的伪军勒索百姓,打了一个卖粉丝的摊主老汉。当时的冯官令肩搭一个钱褡子、一身地道的农民打扮,正在邻近小铺佯装喝酒。看清了这个伪军的暴行,趁附近无其他伪军,冯官令走上前,拾起一个秤砣,出其不意地将这个伪军击昏,夺下他的长枪,迅速朝天开了一枪。趁慌乱之际,他迅速潜入胡同溜走。

  “花爪子”潘家集徒手夺枪的故事经人们演绎,被传得神乎其神。驻招城和玲珑金矿的鬼子们开始知道:“八路军里有一个‘花爪子’,大大地厉害!”

  虽然当时南招二区区中队加上冯官令夺来的那支枪总共只有三支枪,但他们却非常勇敢,冯官令和战友们经常夜间潜入金矿袭击敌人,破坏敌人的采金设备,从矿区往外扛钢材供应根据地兵工厂,搅得敌人日夜不得安宁。

  引导部队

  奇袭卫兵所

  1942年4月10日,八路军五旅十三团派小股部队与县大队部分队员组成小分队,袭击位于玲珑金矿中心的日军卫兵所,冯官令担任向导,带领小分队穿涧越峰钻电网,迂回到玲珑矿区的南山坡。

  冯官令让大家潜入一片松林等候信号,自己带一名侦察兵战士敏捷地进入矿区内一幢低矮的工棚,借了矿工的衣裳和矿帽,装作矿工手提矿灯,肩扛铁锨,走出工棚。

  冯官令和侦察员大大方方向门岗走去,佯装矿工去上工。鬼子窜过来,用刺刀指了指矿工上班的路,示意往他们那里走。冯官令用拿矿灯的手指了指鬼子身后那条路,说要到那边干活。鬼子不解,刚一回头张望,冯官令就双手紧握铁锨朝着鬼子头上砍去。鬼子倒在地上,侦察员马上举起用红绸布包着的手电筒朝玲珑山南坡闪了三下。

  在山南坡埋伏的战士们看到信号飞速包围卫兵所,将一颗颗外面套着装有石灰粉、辣椒面布袋子的手榴弹从卫兵所的门窗纷纷投进,里面的鬼子睁不开眼,摸不着枪,东一头、西一头地瞎撞,大半死伤。冯官令将手伸进卫兵所的窗里,麻利地摸到一支手枪。仅一两分钟,奇袭结束,队伍迅速撤离。附近小蒋家据点的伪军急忙赶来搭救,却扑了个空。

  这次奇袭活动,冯官令和战士们编了一段快板:“毒瓦斯,手榴弹,石灰粉,辣椒面,鬼子尝得够新鲜;喘不过气,睁不开眼,摸不着枪,拉不开栓,乖乖进了阎王殿……”

  言谈间,喜爱文学写作的冯玉银即兴给记者表演了一番。

  鬼子伪军

  谈“花”色变

  1942年底,冯官令被调到招远县*局便衣班工作,他身穿便衣,腰插短枪,经常神出鬼没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锄奸杀贼,使得日本鬼子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胆颤心惊。

  奇袭卫兵所后的一天,冯官令在玲珑山下又夺了一个伪军的枪,冯官令没有杀他,但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回去告诉伪军们,谁敢再发坏,他这个“花老爷”就送他去见阎王。后来,冯官令抓住玲珑矿和周围据点的伪军有的也这样教育一顿放回去,他们回去添油加醋地一宣传,伪军们就都怕了他,一个个谈“花”色变。

  《招远县党史资料》这样记载:二鬼子们更是一个个谈“花”色变。可是越怕谈越爱谈,越谈越玄乎,谈来谈去他们把冯官令描绘成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的剑侠英豪。此后,二鬼子们夜间只要闹矛盾,就互相恶狠狠地咒骂对方:“你小子不用咋狂,叫你明天出门碰上‘花爪子’!”

  有一次,冯官令往北招县*送信,路过姚格庄炮楼时,天色已黑,老冯朝炮楼开了一枪,一下就把炮楼上挂的一盏保险灯打碎了,他接着喊:“我是你们‘花爪子’爷爷,老实点!”炮楼上的伪军听到后,赶紧连声喊是,闭上炮楼里所有的灯,老老实实地让了路。

  这样一来,鬼子就对冯官令格外恼火,说谁抓住“花爪子”就“赏钱两千,官升两级”。

  独胆英雄

  家中退顽敌

  敌人视冯官令为“眼中钉”、“肉中刺”,曾连续多次围捕他,但除了损兵折将外,别无所获。驻招城和玲珑金矿的日寇黔驴技穷,就再次悬重赏捉拿他,并扬言“死的活的都要!”

  冯官令的儿子冯玉谦告诉记者,他父亲说光是在家中就被鬼子堵了5回,直接用枪点着就有3回,但他都英勇机智地逃脱了。

  1943年7月的一天,由于汉奸告密,30多个日伪军包围了冯官令的家,后窗外几个鬼子端着刺刀防止冯官令跳窗逃跑。冯官令随手抓起锅灶上的菜刀往外甩,但因劲大方向偏,菜刀刺进门框上来回颤抖。鬼子见状急转身往外跑,冯官令迅速到东间拿起手榴弹和手枪,边冲出院子边拉开手榴弹的弦,在东过间将手榴弹扔出北门口胡同,手榴弹响后又冲出北门打了几枪,鬼子还没惊醒,冯官令就*越胡同逃进了村外庄稼地。

  《招远县党史资料》也记载着冯官令的传奇故事:1943年夏天,他和另一名战士化装成农民,用一把砍柴刀歼灭了大蒋家东山炮楼半个班的伪军,缴获步枪4支、电话1部;1944年2月,他和另五名战士在圈子村袭击了前来看戏的小李家据点40余名日伪军,擒敌4名;1944年4月7日夜间,他和几个战友持枪闯进伪水口乡公所,“请”出了伪乡长兼寨子据点伪军小队长,命令他帮助八路军解放了寨子据点,一举歼敌2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拔除了玲珑金矿日寇在运送黄金必经路上设下的这颗钉子……

  冯官令有勇又有智,他非常讲究对敌策略,曾千方百计瓦解争取了玲珑金矿伪军班长徐海亮,通过徐海亮在内部的工作,又将伪副连长刘子欣等一批伪军官兵争取过来,并运用“借刀计”清除了一个恶贯满盈的叛徒。

  许世友赠枪

  爱枪伴余生

  冯官令的四儿子冯玉谦说:“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又走上前线,在胶东军区当过侦查排长,复员前给许世友当警卫班长。”1948年,冯官令复员时,他舍不得跟随他多年的枪,当着许世友的面在手中摸了又摸。许世友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把枪带回去吧!”他回答说:“部队枪很紧张,留下给战友们用吧!”许世友随即赠送给他一支三八大盖长枪。

  退役后,冯官令在招远县*局干了几年,后又在盛华金矿当保卫,1962年回村分管治安。在这期间,他又荣获“胶东民兵英雄”和“县一级治安模范”的称号。许司令赠给他的旧步枪,他多年随身带着。

  1973年,冯官令到烟台军分区开会,军分区朱参谋长答应再给他一支半自动步枪。会后不多日子,当时的招远县武装部的人骑着三轮摩托车把半自动枪送来了。

  1980年9月29日,冯官令病逝后不久,他的子女就将两支枪都交给了县武装部。

  英雄长眠

  精神永存

  1980年,74岁的冯官令因病去世,如今静静地安息在村东面他的二儿子冯玉银承包地的地头。

  冯官令和妻子生有4儿2女,因为冯官令抗日在外,鬼子经常到他家里骚扰,妻子也就经常躲藏在外,二儿冯玉银当年就出生在离村十多里地的卧龙宋家。现在,冯玉银也住在村东他的承包地边的一处房子里,与安息的父亲不过几十米远的距离。

  记者跟随冯玉银探访冯官令的坟墓。从他在责任田边的住处往北,穿过一片果园,就看到一片高大挺拔的柏树林。冯玉银告诉记者,这些柏树是他当年从莱阳买来的树苗长大后接种繁育的,如今都长到三四米高了。冯官令的坟就掩映在这些高大的柏树下的青草间,如果不注意很难发现。一抔黄土,几块砖头,没有墓碑,没有鲜花,但儿子在他的坟墓边上种植的柏树却高耸挺拔,显示着他的铮铮气概,让我们想起了英雄不屈不挠的精神。

  看到记者注意旁边别人家的坟前都竖着墓碑,冯玉银说,因为经济条件困难,他们一直没有给父亲树碑。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凑钱给父亲修一修坟,树上墓碑,因为他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还是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独胆抗日英雄。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