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的堵耳效应是指什么?

发布于2022-01-04 19:28:59
11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自己讲话时,声音通过震动头颅骨传导内耳的毛细胞,此时一部分低频能量通过震动听骨链将声音逆向经鼓膜,外耳道传出。佩戴助听器或耳模,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于耳道之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自己讲话时,声音通过震动头颅骨传导内耳的毛细胞,此时一部分低频能量通过震动听骨链将声音逆向经鼓膜,外耳道传出。佩戴助听器或耳模,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于耳道之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自己讲话时,声音通过震动头颅骨传导内耳的毛细胞,此时一部分低频能量通过震动听骨链将声音逆向经鼓膜,外耳道传出。佩戴助听器或耳模,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于耳道之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堵耳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这一效应在纯音测听中会造成低频骨导听阈下降,在助听器中会造成佩戴者感觉耳部闷胀、自己说话的声音空洞不适或者响度过大。要解决堵耳效应,可以通过调低低频的增益,如果是定制机,可以通过开通气孔,如果是堵耳严重的可以选择受话器外置式的助听器。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堵耳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这一效应在纯音测听中会造成低频骨导听阈下降,在助听器中会造成佩戴者感觉耳部闷胀、自己说话的声音空洞不适或者响度过大。要解决堵耳效应,可以通过调低低频的增益,如果是定制机,可以通过开通气孔,如果是堵耳严重的可以选择受话器外置式的助听器。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自己讲话时,声音通过震动头颅骨传导内耳的毛细胞,此时一部分低频能量通过震动听骨链将声音逆向经鼓膜,外耳道传出。佩戴助听器或耳模,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于耳道之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产生堵耳效应的原理是当使用耳机、耳模或耳内式助听器时,会与外耳道内形成一个密闭的含气的空腔,当人体内产生声音时,部分声音通过听骨连等中耳结构及颞骨的鼓部传入外耳,引起外耳道的软骨振动。软骨的这一振动能量主要局限在125-500Hz处,因外耳道封闭被存留在外耳道内,此时,外耳道内的声压增加了这部分额外的声压也通过气导机制到达内耳,致使低频骨导阈值变好。堵耳问题是助听器配戴患者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占各种抱怨的1/3,在轻度听力障碍和低频听阈小于40dB的听力障碍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正常情况下,外耳道和咽鼓管与外界的空气都是相通的。当这两处的通道出现堵塞时,人们会感到耳内发闷,有阻塞感。而堵耳效应的定义,是指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的低频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你好,助听器堵耳效应有几种原因,一方面是调试,一方面要靠自己去适应。另外助听器打通气孔,降低低频增益也可以解决堵耳效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你好,堵耳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这一效应在纯音测听中会造成低频骨导听阈下降,在助听器中会造成佩戴者感觉耳部闷胀、自己说话的声音空洞不适或者响度过大。要解决堵耳效应,可以通过调低低频的增益,如果是定制机,可以通过开通气孔,如果是堵耳严重的可以选择受话器外置式的助听器。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自己讲话时,声音通过震动头颅骨传导内耳的毛细胞,此时一部分低频能量通过震动听骨链将声音逆向经鼓膜,外耳道传出。佩戴助听器或耳模,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于耳道之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1-04

自己讲话时,声音通过震动头颅骨传导内耳的毛细胞,此时一部分低频能量通过震动听骨链将声音逆向经鼓膜,外耳道传出。佩戴助听器或耳模,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于耳道之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回到
顶部